虽然天然食物各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某些体质的人有可能对某种食物产生特殊的反应,从而引发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而食物不耐受反应尤其隐蔽,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掉。其症状范围极广,不仅限于胃肠道不适,甚至还影响到精神状态和思维能力,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由于个体差异,许多食物因为体内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当做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与不耐受食物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体内。
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并不断继续下去,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慢性症状疾病,例如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还有偏头痛、皮肤病等。
食物过敏一般由IgE介导,属于第Ⅰ型的变态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用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快。而食物不耐受则由IgG介导,属于第Ⅲ型变态反应,其特点是发病缓慢,容易被忽视或很少有有效检测手段,通过忌食不耐受食物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
忌食并不是意味着永远不能吃,多数人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忌食后,食物不耐受性症状会完全消失,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部分食物重新纳入饮食食谱。同样,大部分食物可以以科学的方法逐步回到患者的日常食谱中来。
如果您对多种食物过敏,健康饮食建议您采取五轮替换法,合理安排膳食治疗计划如下:
如果你经常感觉到腹胀,甚至没吃多少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饱受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的困扰,在一天当中周期性地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不听使唤,出现情绪波动过大的问题,感觉异常疲乏,如果你同时存在以上至少两种症状,就说明你很可能对某种或几种食物存在“不耐受”的症状。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检测只需抽取1毫升血液。抽血前可正常饮食,无需特殊要求。
王兰香,儿科副主任医师
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对小儿各系统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并收到满意效果,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如各类肺炎、喘息性疾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