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VACCINATION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波及,70多亿人口健康受到威胁。确诊病例超过2300万,80余万人失去宝贵生命,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超出想象。目前,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比较局限,病毒由自然宿主传播给人的机制等尚不清楚,存在再次暴发或周期性流行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冠病毒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人类或将与其长期共存。

发现传染源、控制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三大“法宝”。由于新冠肺炎的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不易发现,传播能力强,传播方式多样,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在社区和医疗机构造成“隐匿”传播,难以通过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阻断疾病传播。因此,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在人体自身注意健康素养、免疫功能强大的基础上,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体免疫力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新冠疫情中,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国家采取的让大部分人慢慢都得病以获得群体免疫力以及美国等国家被动应对的缓疫做法被证明付出生命的代价太大。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在研制新冠肺炎疫苗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与新冠病毒抢时间,以期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中争得主动。所以,接种疫苗在传染病防控中至关重要。

接种疫苗是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我国曾在建国初期开展全国普种牛痘苗运动,一些重点地区还开展了霍乱疫苗、鼠疫疫苗的接种工作,使得天花、霍乱、鼠疫等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消灭了天花。1978年我国全面实施接种疫苗工作,40多年来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通过口服脊灰疫苗(“糖丸”),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麻疹的年发病数由20世纪中期的900多万例降至不足1万例。传染病在疾病谱的位置由接种疫苗前的第1位降至第12位,我国平均期望寿命值由建国初期的30多岁提高到80岁左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1年的61.0‰,下降至2018年的8.4‰,接种疫苗功不可没。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根据免疫规划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测算,接种疫苗成本效益比为1:59.38,即每投入1元,可以产生59.38元的经济效益。我国流感病例门诊的平均总费用736元,接种流感疫苗平均费用不足200元,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经济负担,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从全社会角度,对儿童、医务人员及其他高危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成本效益更明显。因此,由于接种疫苗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通过增加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期望寿命,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便捷的措施之一

目前,全市有180家预防接种门诊、48家产科接种室、18家预防接种服务站、160家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为百姓提供接种服务,已经建立5公里预防接种服务圈,纵到村,横到医疗机构,无缝隙,全覆盖。其中一类疫苗有14种,可预防乙肝、麻疹、脊灰、乙脑等15种传染病;二类疫苗种类也很多,可预防狂犬病、肺炎、流感、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等重点疾病。

当下,传染病是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威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仍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接种疫苗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长期策略,其作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VACCINATION AGAINST RESPIRATORY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通过鼻腔、气管、咽喉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患者机体中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及衣原体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及接触等方式传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肺结核、风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等。近些年来,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SARS、新冠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5N1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给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

  • 1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迅速防控难度大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易于实现,易感人群范围较大,短时间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发病。尤其对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等危害较大,并发脑膜炎和心肌炎等疾病,因此,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 2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控制甚至消灭呼吸道传染病

    在长期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中,百日咳、风疹、流行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使儿童的肺结核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1950年实行全民“种痘”,仅仅4年的时间,天花在我市绝迹。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病率由1175/10万逐步下降至1/100万以下,白喉类毒素普遍接种后发病率从100/10万以上降至近40年来无白喉病例。

  • 3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疫苗的价格与疾病治疗费用相比较,经济成本很低,可明显减少国家的医保支出成本和个人经济负担,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接种疫苗对于减少疾病发生、减少抗生素耐药,预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际社会重视。以流感和水痘疫苗为例,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各年龄组人群流感的发病,并能减少住院流感和肺炎疾病负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控制水痘爆发流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 4增强疫苗接种意识提升疫苗价值认知

    接种疫苗,可提升机体预防疾病的免疫力。各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疫苗,除儿童免疫外,成人的疫苗接种同样不容忽视。消除大众对于成人疫苗接种的误区,是加强成人免疫非常重要的一步。青壮年和中老年人更易因忽视,导致疾病爆发流行。成人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麻疹风疹疫苗都可以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特别是正在研制的新冠疫苗,能否满足全世界需求,达到免疫保护作用,都是我们的迫切期待。新冠疫苗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疫苗同时接种,可有效消除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肺炎造成的叠加效应。

预防接种,人人有权,人人有责。我们既有权利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同时也有义务通过接种疫苗,为人群免疫屏障的形成尽自己的一份力。只有依靠全民通力合作,才能共筑健康屏障。
接种疫苗预防肠道传染病VACCINATION AGAINST INTESTIANL INFECTIONS

在人类历史上,肠道传染病曾给我们带来一道道沉痛的伤痕。十九、二十世纪期间7次霍乱大流行席卷全球;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多起甲肝疫情暴发,其中1988年上海甲肝疫情高达数十万人发病,大大小小的聚集和暴发疫情,数不胜数。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对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取得显著的成效,但肠道传染病疫情仍时有发生,本世纪初我国暴发多起手足口病疫情,其中2008年阜阳疫情导致数十名婴幼儿死亡。

肠道传染病种类繁多,如霍乱、脊灰、痢疾、伤寒、甲肝、戊肝、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等,症状也各不相同。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也有部分肠道传染病有皮疹、神经系统症状、急性肝炎等症状,但这类疾病有一个共性就是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病从口入”。



疫苗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三大“法宝”。大量的隐性感染者的存在给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带来困难,切断传播途径可以很大程度的阻断疾病的传播。但是,直至当前,社会上部分群众仍然不重视,公卫机构的宣传教育不到位,社会各个机构特别是敏感行业的防控措施不落实。做好手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等,需要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宣传、教育、监督。对此,需要自我防护、社会防护和疫苗保护共同发力。接种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病原体的抗体,提高对相应疾病的抵抗力,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目前,在国内有脊灰、甲肝、戊肝、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疫苗在预防肠道传染病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脊髓灰质炎曾经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埃及石刻上就有关于小儿麻痹症的描绘,上世纪初在纽约出现脊灰暴发疫情,近3万人发病,6千人死亡,此后脊灰疫情在全球频繁暴发。1952年脊灰疫苗问世,随后美国率先开始免疫接种,5年后脊灰发病数下降了85%。1960年我国自行研制脊灰疫苗成功,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70年代的发病数较60年代下降37%。1994年我国报告本土最后一例野生型脊髓灰质炎感染,至今全球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存在脊灰野病毒。脊髓灰质炎即将成为继天花之后人类使用疫苗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

接种疫苗有效降低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除了脊灰,疫苗对预防其他肠道传染病也有很好的成效。甲肝曾是我国发病率极高的传染病,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各地甲肝大小流行不断,年发病数逾百万,农村中成年人感染率高达85%以上。1988年上海发生的甲肝大流行发病人数达32万,我国是当时世界上甲肝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92年甲肝疫苗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后,本世纪初甲肝发病率已降至1/10万左右。1995年甲肝灭活疫苗在美国推广。到2004年底,美国甲肝发病率从20/10万降低至2.7/10万。

接种疫苗可降低部分肠道传染病的重症率、病死率

2008年阜阳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导致数十名婴幼儿死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如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由肠道病毒71型病毒所致。自2016年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上市,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连续多年处于低流行态势,手足口病的重症率和病死率也随肠道病毒71型病例的减少而大幅下降。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对人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经济建设也造成沉重打击。传染病的防控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有疫苗可防的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经济的措施。接种疫苗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长期策略,是落实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的必然选择。
接种疫苗预防自然疫源性传染病VACCINATION TO PREVENT NATURAL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S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其病原体不依赖人类而存在,可通过蚊、蜱等媒介感染野生兽类、啮齿类和鸟类等宿主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循环形成自然疫源地,人类介入该疫源地生物圈时可感染发病甚至引发流行的一类重要传染病。如我国法定报告甲类传染病—鼠疫,其他常见的还有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例数的5%~10%。但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易造成暴发和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已累计发病165万人,死亡4万余人。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这些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大部分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患病后健康危害较重,发病后如不及时对症处理,病死率高,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死率超过10%,重型乙脑病死率超过20%、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流行性出血热以农村青壮年为高发人群,给家庭和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预防和控制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对保障人民健康、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叮咬等方式传播。因其传染源(猪、马、牛、羊、鸡、鸭、鹅、蝙蝠等)、传播媒介(鼠、犬、蚊、蜱虫、蚤、虱等)多样化且广泛存在。需要重视的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较差,居民卫生防病意识较差,控制难度大,难以通过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阻断疾病传播,必须重视治疗和防护。

由此可见,在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疫苗接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建立重点人群有效免疫屏障,提高自身免疫力,能更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接种疫苗预防癌症VACCINATING AGAINST CANCER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人们“谈癌色变”,癌症防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逐渐累积,我国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劳动力人口损失、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国家卫生健康委为了加快推进癌症防控,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方案》明确提出:强化全民健康促进、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加强环境治理等,降低癌症患病风险,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提升。

01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我国为适龄人群持续提供免费疫苗接种,这一举措,实现了“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的辉煌成就,白喉、百日咳、麻疹、流脑、乙脑等曾经广泛流行,夺去无数人生命健康的“恶魔”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仅烟台市通过持续开展预防接种,减少发病500余万人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法用数字衡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除了安全卫生饮用水,没有其他方式比接种疫苗在降低人类死亡率方面贡献更大。

02疫苗对于癌症的预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战胜癌症的重要期待

目前与癌症预防有关的疫苗有两种,分别是乙肝疫苗和宫颈癌疫苗。乙型肝炎是最终导致发展为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率由1992年9.75%降至2.64%,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降至0.32%,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发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元凶,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第一大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99.7%的宫颈癌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其中以HPV16和HPV18为主,有正常性行为的女性几乎难以避免感染HPV。只是因个人机体免疫功能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而已。免疫功能强大的可以有效抵御病毒侵入,而免疫功能低下的则很容易感染。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措施。全球目前有超过104个国家和地区,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9-14岁女孩采用两剂次免疫程序。在覆盖率高的国家和地区,HPV感染率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率下降达到90%,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接种二价宫颈癌疫苗计划,已实现控制宫颈癌发病的目标。

我国自2017年开始引进进口宫颈癌疫苗,但是由于数量有限,接种率低,没有形成有效免疫屏障。2020年国产宫颈癌疫苗正式上市,为我国宫颈癌预防控制带来希望。国产宫颈癌疫苗免疫程序更加优化,覆盖年龄更加宽泛,9-14岁儿童两针免疫、15-45岁人群三针免疫即可获得有效保护,涵盖了HPV16、18两种最高危型别,对其他型别宫颈癌有一定交叉保护效果。

03疫苗接种作为最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需要政府牵头、部门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从国外经验能看出,要实现控制宫颈癌目标,让女性不再遭受宫颈癌的折磨,应从小年龄组抓起。有专家建议:初中学生接种率达到90%以上,35岁以上女性在接种疫苗同时增加宫颈癌筛查,我国有望实现控制宫颈癌发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预防宫颈癌方面,二价、四价、九价均具有良好的防癌效果,越早接种,效果越好。前期,部分市民没有预约到宫颈癌疫苗,为了满足公众需求,目前我市对部分疫苗进行积极调度,各县市区均安排了预防接种门诊预约接种宫颈癌疫苗,具体可登陆烟台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或“烟台免疫预防”微信公众号查询相关信息,或拨打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

随着国家免疫政策的不断调整,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将会有更多种类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减少社会经济负担。未来将是疫苗控制疾病的全新时代,这个时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值得我们憧憬,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