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烟台附院专家:吃一碗重庆小面摄入10克盐

2016-10-27 15:35:45 胶东在线

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周艳玲正在给患者诊治
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周艳玲正在给患者诊治

  胶东在线10月26日讯(记者 王向荣)天气转冷,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波动,冬季该如何管理血压?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周艳玲提醒大家,首先要知晓您的血压,随后她从饮食、锻炼、用药三方面告诉患者该如何进行管理。

  知晓您的血压

  高血压是一个终身疾病,且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罹患,需要终身管理。

  周艳玲说,在门诊看病时,经常会遇到就诊的病人问医生,我的血压虽然高,但我没有任何症状,需要吃药么?“这其实经常是令临床医生无语的一个话题。”高血压通常无症状,但是不等于没有潜在的危害。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例如:40~69岁的患者,收缩压每升高2 mmHg,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7%;死于卒中的风险增加10%。

  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危险和10%~30%的心肌梗死危险。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大约为四分之一。2015年欧洲心脏病预防杂志中发表了中国人35~80岁血压终身风险,若一名35岁的人控制血压一直保持120/80 mmHg到80岁,那么他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低,在65岁前基本不会得脑卒中。积极主动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显著改善。因此,不管有无症状,血压一定要尽可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每天少摄入4.4克盐

  高血压不是一个单因素疾病,往往合并很多危险因素,单纯降压治疗存在“天花板效应”,应该进行综合的防治,其中及时调整是重要环节。

  高血压已知的危险因素中,可修正的因素包括:饮食、超重和肥胖、缺少锻炼、压力、吸烟、睡眠障碍等。不可修正的因素有:种族、遗传、年龄等。不可修正的危险因素我们无能为力,这儿我们不谈。现在我们知道的因素中,饮食因素是最重要的。目前为止,现有的研究中证据最多就是钠。在美国营养指南中,证据级别为一级推荐,认为这是一个危险因素,并提倡低盐饮食。中国营养的指南推荐我国居民每天摄盐为6克,其中大约有2.3克氯化钠。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摄入4克钠的心血管死亡率是最低的(换算成盐大约为10克左右)。每天减少摄入4.4克盐,会使收缩/舒张压下降5/3mmHg。

  有很多病人会讲,我们家里做饭放盐已经很少了。这儿提醒大家一下,经口摄入的盐包括很多方面,如面包、培根、牛奶里边都有盐。举个例子,吃一碗重庆小面就可以摄入10g盐。两片中等大小的白面包、两薄片培根、一袋薯片、半杯烤土豆加起来就含有4.4克食盐。所以,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管理中,管住嘴,不吃腌制食品,拒绝各种酱类食品同样重要。

  冬季锻炼不要起太早

  我们知道,高血压还有一些超重和肥胖、锻炼少、压力、吸烟、睡眠障碍等危险因素。在减少盐的摄入的同时,改善生活方式,调整情绪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有些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锻炼身体时突然过度,早晨四五点钟就起来锻炼身体,现在进入冬季,凌晨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大家在锻炼身体时一定要适度。

  每周三到四次中等强度(每次40分钟左右)的锻炼,可以使收缩/ 舒张压下降5/3 mmHg。肥胖者体重每减轻0.45 kg,血压会下降1 mmHg。和对照组相比,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饮食(即多食蔬菜、水果、低脂、全麦、鱼类、坚果、低糖且少红肉)可使收缩/ 舒张压下降6/4 mmHg。所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压的管理同样重要,周艳玲给大家几个字的建议:摄盐适宜、饮食健康、多样化、8分饱。

  饮食、锻炼之外,情绪和睡眠的管理也同样重要。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都面临着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多方面压力。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睡眠,这儿需要指出的是,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打鼾)是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找专科医生处理。

  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

  高血压是一个终身疾病,合并很多危险因素。需要进行多种危险因素的交叉管理。包括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等,这儿请大家咨询自己的专科医生。其次,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上还有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也有自己的管理原则和相应的用药原则。

  临床上还有一个问题,很多病人的依从性比较差,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更换上也比较随意。很多病人会说,我听了xxx用了这个药比较好,所以我就用了。其实,我们现在将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概念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身体素质,或者说我们来自父母的基因是不同的,这决定了每个人药物治疗的靶点或者受体效应的高低是不一样的。所以,血压的管理要听从自己的身体需要,而不是其他人的体验。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特点,了解自己身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或者,可以到医院做一个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昼夜波动规律。

  周艳玲: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烟台市脑血管病学会委员,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科技创新联盟成员。从事临床工作19年,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从事神经心理及变性病的研究,特别擅长神经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卒中后抑郁,躯体形式障碍等)、记忆障碍及痴呆的诊断和治疗。

责任编辑:王向荣
打印 |
关闭
  • 热点阅读
  • 健康资讯
  • 养生保健
  • 疾病预防
搜索推荐
相关新闻
专家访谈+更多
本地资讯+更多
热点新闻
网上问诊+更多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返回首页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