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 你了解多少?

2017-09-12 17:57:38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9月12日讯(通讯员 艾萧 王红连)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肥胖的增长率逐渐上升。在中国,许多老年人传统观念认为,小孩胖些没什么,胖就是健康,甚至把胖看成是“福”的象征。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还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潜在危害。据中国相关部门研究统计,约40%的肥胖儿并发了脂代谢异常,还有将近一半的肥胖儿已出现了脂肪肝。从心理学角度对肥胖儿和正常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比正常体重儿有更多的焦虑、幸福和满足感差,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而且肥胖的儿童长大成人后,患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应该引起大家关注。那么小儿肥胖还有哪些危害呢?儿童肥胖危害大

  1.血脂高。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2.易患高血压。儿童高血压是指儿童血压高于110/70mmHg,学龄儿童血压高于120/80mmHg,12岁以上血压高于130/90mmHg。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是非肥胖儿童的3倍以上。因为肥胖儿童身体体积增大,使代谢总量及身体耗氧量增加,这就使心脏负担明显加重,血压也随之上升。

  3.易患糖尿病。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4.易诱发脂肪肝。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5.易患呼吸道疾病。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隔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6.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4%患病率。7.免疫功能低下。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8.性早熟。肥胖男性儿童血睾酮含量及女性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9.智商低。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儿童肥胖两大诱因

  一是从饮食习惯来看,高热量、高脂肪的西式速食逐渐成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儿童中,近三成的学龄儿童几乎每周都会吃一次西式快餐。孩子对食物的自主权增加也是导致他们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很多肥胖的宝宝都经常吃零食,因此建议妈妈们如果发现宝宝有喜欢吃这些东西的话,那么就要赶快帮助宝宝改掉这个坏习惯。二是缺少运动是孩子们肥胖的另一重要原因。近年来,网络游戏兴起等诱惑,许多孩子很少有户外活动或体能运动行为,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学习、看电视、看漫画、玩电脑。经常感冒的孩子,家长担心感染,户外活动更少。如何预防儿童肥胖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定时进餐,从小学开始就应该一日三餐,课间不要加餐,不要孩子吃零食,鼓励按时吃正餐。爱吃零嘴或不吃早餐的妈妈特别注意,赶快改掉坏习惯做好榜样,不吃早餐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增加体力活动。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幼童也不要关在室内,有条件就到户外活动,可带稍大孩子一起晨练,放手让孩子去参加小朋友的群体游戏,从小培养劳动习惯,鼓励做家务活,限制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培养多种娱乐活动兴趣,帮助孩子养成乐观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对防范高血压很有帮助。拒绝滋补品。有些父母以为,滋补保健品肯定可以帮助孩子生长发育,然而反受其害,不仅发生了肥胖,还出现了性早熟。为探讨市场上出售的滋补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有人对人参、蜂王浆等11种滋补药品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并做出了一定的评价。人参的兴奋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正是造成健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蜂王浆中也含促性腺激素样物质。所谓的一些滋补药,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激素成分或类激素样物质,一般的健康儿童不可乱用。儿童减肥切勿急于求成

  儿童减肥应该称为体重控制,即肥胖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保持身高的正常增长,体重不增加或缓慢增加,逐渐使体重与身高相适应,而不是盲目地去减体重,否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在快速减肥的过程中,不仅会减去身体中的脂肪,还不可避免地减少身体的其他成分,从而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减肥不当也很容易导致孩子身高增长缓慢。

  另外,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在饮食方面,家长也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妍
打印 |
关闭
  • 热点阅读
  • 健康资讯
  • 养生保健
  • 疾病预防
搜索推荐
相关新闻
专家访谈+更多
本地资讯+更多
热点新闻
网上问诊+更多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返回首页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