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健康 > 新闻 > 烟台医疗动态

蓬莱卫生局提示:孩子便秘怎么办?

来源:胶东在线  2018-06-14 14:07:06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6月14日讯(通讯员 艾萧 王红连) 妞妞3岁了,活泼可爱,但最近一年出现了让家长头疼的情况——便秘。孩子隔两三天才排便一次,严重时一个星期都不排便。有时排出来的粪便中还带着血,特别粗硬,有时仅排出几个算盘珠样的大便。一提排便孩子就开始哭闹,并经常伴有腹胀腹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隔三差五就生病。

  在儿科门诊,妞妞的这种情况很常见。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大约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便秘折磨。虽然不是大毛病,却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也让不少家长操碎了心。孩子为什么便秘?便秘了,该怎么办呢?

  一、什么是便秘

  小儿便秘是指由于排便规律改变导致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二、便秘的病因

  1、饮食不足。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使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长期的饮食不足会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降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如食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降低,使大便干燥易呈碱性。

  3、肠道功能失常。因生活不规律或不按时排便,不能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而导致的便秘尤为常见。

  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可能引起便秘,这时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出生后即便秘,这可能与家族遗传史有关。

  5、不良习惯。不少孩子有憋便的习惯,想排便时憋一憋就过去了,使得直肠逐渐对粪便压力的刺激失去了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体内存留过久,水分被反复吸收,大便越来越干,排出就更困难了。

  6、精神因素。孩子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能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三、便秘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的胃容量小,每次吃不了太多食物,但其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几乎每3~4小时就需要补充食物。所以,孩子应坚持有规律、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家长应把孩子每日所需的营养,分成三顿正餐和两顿副餐来供给。要控制食用麦片、蛋糕、饼干等市售儿童食品,诱导其多喝水。

  2、补充纤维素。胡萝卜、青菜、竹笋、薯类、玉米等纤维食物应是常见的桌上菜。孩子多吃木耳、杏鲍菇、海苔、海带、果干等食物,也可增加纤维质的摄入,从而促进排便。

  3、消除燥热。中医认为,儿童便秘的原因在于体质燥热。因此,便秘的孩子平时可以多进食例如西瓜、香瓜、哈密瓜等瓜类水果,以消除体内的燥热。家长还可以经常为孩子熬绿豆薏仁粥,也能起到解热通便的作用。

  4、适当补充益生菌。补充有益菌不仅能够扼制肠内有害菌群的产生,还能为肠内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孩子免疫能力,造就健康肠道。

  5、适当运动和按摩。运动可加快肠蠕动,促进排便,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在孩子临睡前,以其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其腹部,不仅可以促进肠蠕动,还有助于其入眠。在孩子进食后一小时轻按以下两处穴位,也可促进其排便。一是足三里穴:此穴位位于髌骨下缘3寸,胫骨外侧1寸处,可连续按压1~2分钟。二是支沟穴:此穴位位于手腕背部横纹上3寸处,尺骨与桡骨之间,可连续按压1~2分钟。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按时排便是导致许多孩子便秘的原因。3~7岁的儿童,其腹部及骨盆腔的肌肉正处在发育阶段,排便反射的功能尚不成熟,孩子不知道有便意就该上洗手间,经常需要家长的提醒。因此,家长可以把早餐后一小时作为孩子固定的排便时间。开始时,家长可以陪伴孩子排便,每次10分钟左右,帮助孩子逐渐养成定时入厕的习惯,入厕前还可给孩子喝杯果汁或温蜂蜜水润润肠。

  7、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孩子的口腔卫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孩子牙齿不好会变得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自然会影响排便。

  四、便秘的处理

  如果孩子几天不排便而难受哭闹时,家长可以切一小长条肥皂,蘸些水用手搓成圆柱形,塞入肛门。也可以用小拇指戴上橡皮手套后涂些凡士林或石蜡油伸入小儿肛门,或采用开塞露进行通便。但这些方法不宜常用,应该以培养孩子按时排便的习惯为主。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便秘,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未改善,或者有腹部剧痛、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尽快送孩子到医院就诊。小孩的肠道是极其脆弱的,家长应避免使用不正当的土方或是道听途说的方法,也不要讳疾忌医,以免错过最佳就诊时间。

[ 责任编辑: 刘妍 ]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