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胃底藏巨大间质瘤 滨医烟台附院巧切除

来源:胶东在线  2018-07-13 09:05:11
A+A- |举报纠错
陈军主任手术
七旬老人胃底藏巨大间质瘤 滨医烟台附院巧切除
陈军主任手术2
七旬老人胃底藏巨大间质瘤 滨医烟台附院巧切除

  胶东在线7月12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曹先圣)一个12*10cm大小的胃底间质瘤长在患者郑女士的腹腔里,侵及胃体,压迫胰腺、脾脏及结肠。滨医烟台附院胃肠外科陈军主任及其团队通过腹腔镜手术,通过“一线缝隙”巧妙剥除肿瘤,术后9天,患者已顺利出院。

  巨大间质瘤长在腹腔,手术风险大

  年过七旬的患者郑女士,总是感到上腹不适,尤其是进食以后,导致老人长期以来进食少、营养状况差。近日,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行胃镜及CT检查后发现,胃底有个巨大粘膜下肿瘤,肿瘤体积约12*10cm大小,分别向胃腔内及腔外生长,像一个巨大的“哑铃”压在她的腹腔里。

  病因找到了,难题也随之而来,因为肿瘤体积巨大,压迫周围的胰腺、脾脏、横结肠,且瘤体位于胃底及胃体位置,有可能全胃切除,对年过七旬的郑大妈来说,手术风险是非常大的。家属了解到上述情况后也是愁眉不展,正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了解到滨医烟台附院胃肠外科陈军主任及其团队近年来在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上取得了颇高的成就,故慕名而来。

  心细如发,通过“一线缝隙”切除肿瘤

  陈军主任仔细看了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胃底巨大肿物,腔内向下生长自胃底侵及胃体,腔外部分压迫胰腺、脾脏及结肠,且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合并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手术切除的难度及风险极大。如任由肿瘤继续生长,有并发大出血、穿孔的风险,危及患者生命。经陈军主任及团队缜密的讨论,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决定对其实施腹腔镜手术。

  手术中发现,肿瘤体积比术前评估的更大,特别是腔外生长的部分,与脾脏及胰腺界限不清,且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腹腔黏连较重,更加大了手术难度。细心的陈军主任发现胃底处的肿瘤与贲门之间尚有“一线缝隙”,沿着这条“缝隙”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避免全胃切除,保障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手术方案制定好了,但难点还没解决。肿瘤与脾脏及胰腺关系紧密,稍一分离就会出血,如何将硬如磐石的肿瘤从“娇弱”的胰腺和脾脏上分离下来是对手术者技术及耐心的双重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术后胰瘘、脾脏大出血,甚至有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能性。陈军主任及其团队面对巨大的手术困难,以沉着冷静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超凡的胆量,经2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将隐藏在郑大妈体内巨大“哑铃”完整取出。术后第1天郑大妈便能下床活动,术后4天经口进食流质饮食,术后9天顺利康复出院。

  腹腔镜切除胃肠间质瘤,优势多

  陈军主任介绍,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手术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且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方式。胃肠道间质瘤往往难以早期发现,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其它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但此时,疾病往往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这是由于该疾病早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有的呈球形生长,即便瘤体很大也不产生压迫感和出血,患者常在体检、胃镜检查或其他手术时偶然发现。

  在以前,像郑女士这种巨大的胃间质瘤患者,要施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且患者术后痛苦大,住院时间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精进及团队配合日益成熟,滨医烟台附院胃肠外科对于胃肠道肿瘤、腹腔及腹膜后巨大肿瘤、疝等疾病,已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规范化诊疗体系。通过规范化治疗、人性化关怀,患者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扬。

  专家简介:

  陈军,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疝和腹壁疝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对普外科常见病、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具有较深的造诣。精通腹腔镜、介入等先进微创技术。

  擅长腹腔镜微创治疗腹壁疝、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保肛手术、粘连性肠梗阻等;胃癌规范化D2淋巴结清扫术;胃肠道间质瘤规范化治疗;腹部恶性肿瘤介入手术(TACE、支架置入术)等综合治疗;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等各种疝手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推崇个体化治疗和人性化关怀。参与和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主编著作1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责任编辑: 都凌云 ]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