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健康 > 国内外健康新闻

7个月大宝宝的120天肛周脓肿治疗之路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2019-01-09 09:27:14
A+A- |举报纠错

  肛瘘的前身——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它不仅是成人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一个饱受小儿肛周脓肿煎熬、才刚满7个月的宝宝,在该院肛肠外科任东林教授的妙手下终于解除了反复不愈的病痛,宝宝妈妈写下了近4000字的回忆录,纪念长达120天的肛周脓肿“抗击战”。

  多处求医,7个月宝宝因肛周脓肿饱受煎熬

  经历了近10次多方求医,3次切排,120多天的煎熬,在听到中山六院任东林教授说“好了,不用再涂药了,可以正常打预防针和饮食了。”的那一刻,“小豆丁”的妈妈和家人心里悬了4个多月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原本,“小豆丁”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莫大的欢喜。但在宝宝还未满3个月大时,宝妈妈突然发现宝宝肛门两侧长出了有点发红、触感发硬的东西。起初,家里觉得宝宝只是普通的生疮,便前往皮防站治疗,在那里初次听到了“肛周脓肿”的诊断。

  由于“小豆丁”一家从来没听过这个病,只当是并无大碍的小儿病症。可没想到,接下来几经辗转,在数家医院经历了漫长的反复涂药清洗、吃药等待、脓熟切排过程,期中“病急乱投医”,受到网上所谓“科普自查”的误导、身边亲友所谓“经验”的误判,结果在两个月中前后切排了3次,“小硬疮”仍然反复不愈,年幼的宝宝夜夜哭得撕心裂肺,父母更是心如刀绞,度日如年。

  “善医”妙手,10分钟顺利解除宝宝痛苦

  回想起第一次见到有“善医”之称的中山六院胃肠肛门专科任东林教授,“小豆丁”的妈妈还觉得当时的场景彷如昨天,依然亲切生动。

  辗转多方,终于打听到任东林教授在肛瘘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后,一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前来求诊。还没等打完招呼,任东林便微笑着起身轻轻地把宝宝搂在怀里,“小帅哥,你好!”宝宝也像心有灵犀般,止住了长久的哭闹。经过详细检查,任东林教授建议手术治疗,并由他主刀。

  这是清早的第一台手术,宝宝前几次切排时撕心裂肺的哭泣还仿佛回荡在“小豆丁”妈妈耳边,使她止不住心中的紧张焦虑。但这次的手术很顺利,在任东林教授驾轻就熟的温柔操作下,手术切口仅约3厘米,全程不过10多分钟,没有了以往切排过程中要家属帮忙紧紧按住宝宝手脚的狼狈和痛心,宝宝便已平安回到妈妈的怀中。

  考虑到宝宝当时只有6个月大,中山六院专门为宝宝安排了独立病房,给予其相对安静的休养环境,并且预防交叉感染。在住院的8天里,这个全病区年龄最小的小患者得到了全体医务人员和病友家属的怜爱:“哎呦,小宝宝,快点好起来哦!”温暖的鼓励和帮助围绕着“小豆丁”,一同守护宝宝天真烂漫的笑脸。

  患病120余天,术后1月彻底康复

  “小豆丁”术后恢复良好,第4天开始就重新拥有了踏实的睡眠,半夜来袭的疼痛不适再不复返。遵照医嘱,早晚及便后清洁,保持干爽,然后喷药,也不需要中药坐浴,全家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8天后,“小豆丁”一家喜迎出院日,术后13天,切口已基本痊愈。回望这段历程,足足120多天,其中的忙累和焦虑,消融在宝宝一天一天的变化和笑容中,这次真的是彻底痊愈了!

  在住院期间,还有很多远道前来中山六院求医的复杂肛周脓肿的成年患者,都给“小豆丁”一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均是由肛周脓肿发展为复杂性肛瘘,不仅工作生活被严重影响,因病所致的经济负担更是重压。所幸,在任东林教授的诊治下,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有望痊愈。在为病友感到开心的同时,“小豆丁”妈妈也心有余悸:看似小小的肛周脓肿,原来如此凶险!

  任东林教授解释到,肛瘘及其前身——肛周脓肿,因男性雄性激素高、肛窦深、肛腺发达。男性婴儿2-3个月、成年男性20-40多岁均为高发期,因为小儿腹泻便秘红臀等很容易引发感染,而成年男性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吃香喝辣、熬夜玩手机、缺乏体育锻炼等都是诱因。

  任东林还强调,很多成年男性感觉肛门疼,以为是小事,能忍则忍,又不便与他人说去,殊不知往往就此发展为复杂或者高位肛瘘,导致需要手术根治术治疗。而小儿发病,一般浅显,父母紧张重视,及早发现正确治疗,便可把病痛影响减至最低。

  “小豆丁”妈妈120天“抗击战”的感悟:

  1、肛周脓肿——小病大麻烦,早看早好,更要找对大夫——肛肠专科医生!

  2、成人男性发现肛门疼、流脓,不要以为是小事,请及时求诊肛肠专科。

  3、相信权威,但不要迷信权威,多问多看。

  4、求诊于正规公立医院的相应专科医生,不要过度依赖“熟人”,以免拖延病情。

  5、幼儿发病,要遵守医嘱,切勿自行服用头孢类药物,以免引起腹泻,加重病情。

  6、此类病,尽量不要在小地方看,手术更是!小地方医院,一般没有相应的专科医生,普外医生对这病不一定很了解;加之,医生工作繁忙,离省城远,相应医疗知识更新慢。

[ 责任编辑: 刘妍 ]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