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健康 > 新闻 > 烟台医疗动态

我家娃为啥经常生病?家长们最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来源:胶东在线  2019-06-10 15:19:25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6月10日讯(通讯员 艾萧 王红连) 无论是疾病流行季节,还是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孩子患病率都会明显增加,医院门诊量及住院患者都急剧增多。不同体质患儿表现不同,有的是高热不退,有的咳喘不止,有的头痛呕吐,少数惊厥甚至休克。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生病了,家长坐立不安,总希望孩子一用药就立竿见影,动不动就要求输液。也有部分家长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在家用“土方、偏方”治疗,结果延误了孩子病情……这里,盘点一下在孩子防病治病过程中,家长们最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误区1: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不让出门,不让开窗。

  天气骤冷时,很多家长唯恐孩子感冒,早早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其实,孩子越捂越娇,抗寒能力差,因为室内温度过高,身上容易出汗,到了室外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反倒容易感冒。

  过度限制孩子到室外活动是错误的,因为低温、寒冷不是导致感冒发烧的真凶,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感染,病原体大部分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天气寒冷,空气湿度下降,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呼吸道屏障受损,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的病原体趁虚而入,易黏附在呼吸道粘膜,侵袭机体。

  还有很多家长和幼儿老师认为:孩子生病了,千万别冻着,然后长时间关窗,这样病原体都被关在密闭干燥的室内,整个房间就变成它们繁殖的温床,孩子免疫力低下,或刚刚恢复健康的孩子,和病原体贴身相处,极易一病再病。

  郑重提醒: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和避免被动吸烟,根据气温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房屋每天要勤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要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尽量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

  误区2:病了马上去医院,看医生了就要“立竿见影”。

  在儿科门诊经常见到发热刚几个小时或者仅咳嗽两声,就被家长带到医院看诊的孩子,甚至有的父母因孩子不退烧一天跑医院三次。家长“怕得肺炎,怕孩子烧坏肺和脑子”,希望治疗了就要立竿见影。其实,儿童感冒后一般都会出现发热,家长不必太紧张,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最初24-48小时多是持续性的。当孩子发烧超过38. 5 ℃时,就应该吃退烧药。退烧药的有效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间隔4、5小时可重复吃退烧药,可以配合应用物理降温办法,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放在患儿的额头,或用温水擦身,多让孩子喝水,注意休息和室内通风。

  郑重提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过程,肺炎或脑炎不是发烧引起,是重症感染引起的。几次三番跑医院,孩子得不到安静的休息,说不定真患上肺炎了。

  误区3:担心医院有病菌和药物副作用,不愿给孩子看病用药。

  “病了马上奔急诊”和“病了不愿去医院”,这两种观点在父母中都很有市场。有的家长认为,药物都有副作用,孩子感冒发烧,盖着厚被捂着睡一觉,发发汗就能退烧,不用着急去医院。

  捂汗是通过体温升高,被动地出汗,再降低体温。对于孩子来说,发烧时捂汗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捂得特别厉害,热散不出来,会导致“捂热综合征”,孩子会出现抽风和昏迷,严重的还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感冒后大部分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老人、儿童、孕妇和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肿瘤、血液病、免疫功能受损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延误诊治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心衰、呼吸衰竭、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郑重提醒:新生儿、有心肺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哮喘等过敏疾病以及营养状况不佳的孩子,感冒后,更易“小疾成大病”,身体有个风吹草动,确实要格外警觉,及时就医,加强护理。

  误区4:有病会就医,但是不信任医生。

  有些家长看病后,没有“立竿见影”,就怀疑这个医生的专业能力,频繁更换医生,或者换一家医院来看。不同的疾病恢复有不同的过程,这样折腾反而对孩子的恢复不好。除非有非常严重的疑虑,否则应该至少按照之前医生的医嘱治疗一个疗程,再考虑更换医生。更换时,一定要带着之前的病历本,介绍孩子不舒服的状况、曾如何处理、已服用药物、其他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治疗后孩子反应等等。

  郑重提醒:每一个医生都会拿出看家本领保障宝宝健康。现场诊断的医生对孩子病情的评估是最准确和权威的,治病要循序渐进,要信任医生,而不是信任网络,病情加重时要及时准确地与就诊医生沟通。

  误区5:孩子生病,不输液病好不了。

  “大夫,您看能给孩子输点液吗”“吃药,打针没用啊”“上回发烧就是输液才好的”“这样发烧万一烧成肺炎、脑炎怎么办?快输液吧,别给耽误了”……孩子发烧,家长要求输液现象很普遍,“吃药好不了”的观点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其实,病史很短的病情,比如两天以内,临床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血常规化验也基本正常,这时应该是吃药观察。发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性,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也有部分是非感染性的,确定病因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时孩子的护理非常重要,应该让孩子卧床休息、身心放松,按时服药,如果护理到位,发展成重症几率会大大降低。

  郑重提醒:治病的原则是一吃药,二打针,三输液。当然也不是长期观察,一般观察两天左右病情无好转或加重,要及时看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误区6:忽略交叉感染,也是发病原因。

  “孩子在医院治疗,就不应该再感冒发热,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误诊了。”“我的孩子出院上幼儿园又发烧咳嗽,是不是医生治疗不彻底?”儿科医生经常遇到带有这种疑问的家长。

  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低下,生病后,免疫力更差,应用抗生素只是控制细菌感染,所以住院期间或患病服药时,更应该注意护理,注意手卫生、饮食卫生,否则容易发生反复感染。部分家长,在孩子治病期间带孩子到游乐场、逛超市放松一下,或让孩子一边服药一边上幼儿园,这时的交叉感染就成为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郑重提醒:调整家长“坚持学习,天天向上”的“鸡娃心理”。孩子生病了,肯定不能去幼儿园,更不能到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即使孩子痊愈了,也要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因为孩子抵抗能力弱,到空气不好的地方(包括幼儿园)很容易反复感染。

  误区7:经常服点“小药”,就可以预防感冒了。

  不少家长说,只要孩子流鼻涕、打喷嚏,就赶紧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或者“板蓝根、大青叶”等中成药,其实这招还真没用。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能有效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感冒”,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及观察。小儿氨酚黄那敏是复合制剂,只能缓解感冒症状,经常服用,会引起血液及肝脏损害。

  郑重提醒:要想身体好,人堆少跑跑;用药遵医嘱,治疗才有效。

  总之,孩子有病家长不要紧张,疾病的发生、发展会有一段过程,治疗起效也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吃几次药症状就消失了。在治疗过程中,孩子需要安静的休息环境,室内空气清新,饮食清淡,避免接触其他患病的家人,保持每日大便通畅,按时服药等,这些是促进疾病痊愈、避免反复感染的重要方面。但要注意,孩子病情变化快,一旦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惊厥、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随时到医院诊治。

[ 责任编辑: 刘妍 ]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