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心血管内科:瞄准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打造前沿心血管诊疗中心

来源:胶东在线  2019-09-05 14:27:32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9月5日讯(通讯员 范津文) 作为滨州医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学科,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科室,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烟台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该院心内科由门诊、心内一病区、心内二病区、CCU病区、心脏介入导管室、胸痛中心、心脏彩超室、心电图室、远程心电监护室、心脏康复室等组成,实行整体化、人性化的服务。技术力量雄厚的医疗团队加上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打造用心为民服务的暖心科室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家年轻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自建院伊始,滨医烟台附院就将心血管内科作为标杆科室进行打造,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学科带头人为著名心脏病专家刘现亮教授。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建设发展,目前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知识全面,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严格高效的学术医疗队伍,现有医师22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8名;博士5名,硕士17名。护士共38名,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16名。拥有心电监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LEAD-7000型多导电生理仪、HL-75F射频消融仪、SIEMENS大型C臂X光数字减影机、血管内超声仪、旋磨仪、GE公司的ViVid E95型心脏超声仪等多台先进设备。

  心血管病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为了挽救更多罹患此疾病的患者,滨医烟台附院心内科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使该科成为山东省率先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科室之一。该科每年门诊诊治病人12000余人次,住院病房收治4000余人次。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达省内先进水平,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精准化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的研究与工作发展迅速,每年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2000余台次,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血管内超声等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惠及胶东地区无数患者及家庭。

急诊演练

  接轨国内外共识,成立“胸痛中心”

  ——多方联合、争分夺秒、挽救心肌、挽回生命

  “急性胸痛”为常见的急诊就诊症状,是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急诊胸痛及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例如:诊断缺乏规范流程,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并存,各种原因导致的治疗延误等。而“胸痛中心”则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目前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各国研究均显示,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快速、标准化的诊疗方式可显著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率,降低再次住院率。

  2016年10月,滨医烟台附院开始筹备胸痛中心认证工作,2017年10月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为挽救生命于一线,胸痛中心联合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多科室协作,并与多家医院建立院前网络,为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多方配合,优化救治流程,从而缩短门-球时间挽救濒死心肌,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与死神搏斗保驾护航。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63岁的刘先生,因持续性胸痛2小时入急诊科,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医院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绕行CCU病房送导管室,开通闭塞血管并植入支架,自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至冠脉恢复血流,用时40分钟。医院2018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数据显示,门-球时间平均50.50分钟,远低于国际指南推荐90分钟内开通血管的标准,达到先进水平。滨医烟台附院“胸痛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学科带头人刘现亮的带领下,大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救治能力,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为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的希望。

刘现亮

  正逆向技术相结合成功攻克冠脉CTO病变

  ——左右开弓、逆向开通、血流重建

  复杂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被心血管学界公认为冠脉介入术中最高难度、最大风险的病变类型,被誉为“冠脉介入尚未攻克的最后堡垒”。在刘现亮的带领下,该院已常规开展CTO病变介入手术治疗。开通CTO病变可增加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增加侧支血管闭塞时对缺血的耐受,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医院曾收治一名因“胸痛”入院的老年女性,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闭塞,回旋支及前降支严重狭窄,患者血管病变极重,在外院PCI未成功。转入该院后,刘现亮带领心内科介入团队经仔细研究造影结果,术中通过“左右开弓”双侧造影,在运用正向导引钢丝通过技术不能顺利打通闭塞病变段的情况下,在做好应对术中可能出现所有危险及风险的准备后,转入逆向导引钢丝结合微导管技术,经过数小时的奋战,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刘现亮手术

  精密旋磨联合PCI术打通严重钙化

  ——严谨切割、旋磨入微、打通血管

  钙化病变约占冠心病患者17%-35%不等,ACC/HCA曾把钙化病变视为介入治疗手术操作失败和引起血管急性闭塞的重要危险因子。钙化病变可导致球囊无法通过、支架脱载、支架贴壁不良等情况。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是采用呈橄榄型的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Rotablator),消除钙化斑块,易于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提高手术成功率。

  心内科在刘现亮的带领下,不断开展新技术项目,包括冠脉旋磨术。患者孙女士,75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呈多支严重钙化病变,经心内科介入团队认真评估后,用常规冠脉介入技术很难充分对患者的血管进行重建,手术失败可能性极大,后在冠状动脉旋磨技术辅助下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历经2个多小时,顺利完善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旋磨技术是为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慢性阻塞病变等高危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必备技术,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该院心血管介入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扩展了冠脉介入的适应证,提高了复杂冠脉病变救治的成功率,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提供了血管重建的新方法。此技术的开展,标志着烟台附院冠脉介入技术治疗水平又上了新台阶。

  精细操作开通左主干

  ——迎难而上、精密部属、征服左主干

  左主干病变为心内科重大手术,约占冠心病患者4%-6%,并具有介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有助于评价血管钙化病变的程度、管腔面积、斑块负荷及狭窄程度、有无钙化、范围及病变特点,为制定更适宜的治疗方案、评价支架术后效果提供依据。两年来,该科开展血管内超声技术,指导术中支架选择、术后评价支架贴壁情况,使左主干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中远期疗效得到极大提高。

  患者刘先生,78岁,既往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平时在家稍微活动就能引起胸痛症状,慕名找到刘现亮教授。刘现亮通过询问病史,考虑刘先生冠状动脉可能存在严重病变。果然不出所料,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末端约90%狭窄,接近闭塞,病变同时累及前降支开口和回旋支开口,一旦左主干闭塞,患者存活几率很小。刘现亮带领团队反复研读造影结果,既要保证手术安全性,又要考虑预后效果,决定先置入IABP,再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明确选择左主干支架的大小,同时决定前降支及回旋支开口是否需要支架植入。手术中,刘现亮教授团队按照既定方案一步一步顺利完成手术,前降支到左主干植入1枚支架。术后再次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左主干支架贴壁良好,回旋支没有受到支架影响。术后半年进行了两次复查,刘先生均未再出现胸痛症状。

  球囊反搏给予“心”动力

  ——辅助支持、精益求精、改善灌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重要的左心室辅助装置,IABP为治疗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是首选的心脏机械辅助方法之一,能有效地增加心肌血供和减少耗氧量,对衰竭心脏的疗效优于任何药物。它不仅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心肌供血,更为高危、复杂病变患者保驾护航。过去,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是介入医生的噩梦,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能平卧、血压偏低、手术风险大,但在IABP帮助下,这类患者急诊手术不再是禁忌证。患者高先生,79岁,因反复胸痛1年,加重4天入住医院心内科,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约80%狭窄,回旋支远段约80%狭窄,右冠近段完全闭塞。患者及家属拒绝外科搭桥,要求行PCI治疗。考虑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右冠慢性闭塞病变,同时患者心功能差,EF20%,这没有难倒刘现亮带领的团队。在分析患者心衰严重,不能长时间平卧,同时手术时间长,术中随时可能出现心衰加重等因素后,决定先植入IABP,在IABP支持下顺利开通右冠闭塞病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紧跟国内外医学科技新潮流,不断吸取尖端医学知识。滨医烟台附院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一步一个脚印,从未停下探索前进的步伐。在谈及对科室未来的规划时,刘现亮教授介绍说:作为一个特色重点科室,下一步要整合资源,让专业更细化,让研究方向更深入,在心血管内科的基础研究上下功夫,加强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能力,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更规范化、更优化的诊疗流程,使更多的患者获益,为了给以后的医路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室将为年轻医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平台,给予充分的学术支持,促进年轻医生全面成长,以此促进科室更好、更快地发展。

[ 责任编辑: 刘妍 ]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