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 >> 新闻 >> 烟台医疗动态

蓬莱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小组入驻蓬莱市南王发热隔离病区

来源:胶东在线  2020-02-07 13:26:31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2月7日讯(通讯员 艾萧 张莉) 没有人望而生畏,没有人袖手旁观,更没有人退避三舍,每个人都扛起了肩上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既是白衣天使,更是共产党员!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站出来,随时听从党和组织的召唤。

1月28日大年初四,蓬莱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小组第一组11人入驻蓬莱市南王发热隔离病区,开始了他们守岗为民的一场新的战斗。

没有豪言壮语,忍下思亲之情,大家只将“初心使命,加油必胜”放在心中,众志成城,执念同行。

一天24小时,3名医生,3名护士,每4小时轮岗一次;1名检验,1名放射,1名收款人员,24小时连轴转;2名药师,12小时轮班一次……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对隔离病区的白衣天使们来说,这不只是对职业的坚守,更是一次自我挑战。

坚毅的目光,迸发着必胜的决心

入驻隔离病区的第一天,全体党员干部面向党旗郑重宣誓:“我们志愿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病人为中心,恪守医德,科学防控,不畏艰险,团结协作,誓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不懈努力!”

刚刚完成“东西扶贫”任务归蓬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国庆是一名共产党员,在重庆巫山六个月的艰苦扶贫工作中,他患上了“咽食管憩室”症,经常咽下困难,咽喉部疼痛,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疫情就是命令,还未来得及和家人共聚欢乐年的他,就主动请缨投身到抗疫一线。日日夜夜里,他硬是坚守在隔离病区艰苦的岗位上。

这个冬天,最暖的不是羽绒服

戴N95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穿防护鞋、戴手套……每4小时就要重复一次,每一次繁琐的穿戴对于隔离区的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口罩上的鼻夹夹得肉疼,严密的防护服格外闷热,让人呼吸变得困难。因为用嘴呼吸,雾气很快蒙住了护目镜,遮住了视线……为了节省物资,他们甚至放弃了喝水和吃饭。脱下防护的那一刻,鼻梁已被磨破,脸颊的勒痕清晰可见,汗水早已湿透衣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始终如一地坚守,因为那份刻骨铭心的责任与担当。
1月31日,本应接班上岗的王婵副主任,突然肚子疼痛难受,为了让已在诊室工作4小时的同事按时下班休息,她赶紧服用止疼药后坚持值班。4个小时里,她共接诊数名患者,脸色越发苍白,汗流不止,可她依然坚持着,她对同事说:“我很好,放心吧”。

这个冬天,最暖的不是羽绒服,而是防护服,还有那颗坚定的心。

我能行,孤独的逆行者

在南王发热隔离病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3位“孤独的逆行者”——影像技师于龙昌、检验科副主任乔明刚、会计员孙维敏。
孙维敏大姐是这个特殊团队中年龄最长的,在连续值班几天后出现头痛胸闷症状,服药后她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隔离区未配备保洁员时,乔明刚副主任就主动当起了医疗废物的保洁员。放射科的于龙昌大夫和闺女视频时,笑讲自己“正在打怪兽”……

在危难时刻,他们独挑大梁,冲在最前线;他们坚守隔离区,为的是隔离新冠病人;他们独自奋战,为的是更多人的安全。七天七夜,他们没有休班,不分昼夜,他们虽不能象临床医生一样去治病救人,但一样守护在最前线。

没有超人,有的是无畏与奉献。

隔离病区医疗条件特别艰苦。深夜,走过幽静的病区,寒意袭人,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们坚守防控的忠诚,因为他们有共有一颗无畏与奉献的博爱之心。没有那么多的豪言壮语,没有那么多的深思熟虑,当病毒袭来,他们就是要冲锋陷阵。

?南王发热隔离病区里,医疗救护第一梯队的11位兄弟姐妹,他们用忠诚与坚守践行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但是他们更是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义无反顾、勇往无前,以职责践行使命,用生命守护大爱,他们是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最美逆行者”。

向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分享到:
初审:栾雪
复审:尹伟华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