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3月15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程懿 焉卫轩)大疫面前,烟台海港医院坚持“党带团建”的组织优势,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发动全院青年志愿者投身防疫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点燃青春之火,释放青春能量!
急诊科“逆行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
急诊科,有团员8名,平均年龄23周岁。作为烟台市青年文明号,他们不仅院前急救在前,防“疫”战“疫”也首当其冲!

“你好,测一下体温……”90后的吕萌萌耐心地对每一个就诊人员进行询问,体温测量、信息登记。预检分诊设在每个楼的入口,为保持通风和清洁,棉门帘已提前撤下。春寒料峭的时节,分检人员穿了两层棉裤,但站久了还是不住地跺脚。
“天冷,枪式体温仪总是‘爱睡觉',医院的同事们就想了个办法,不测量的时候,就让它靠近暖水袋,这一招还真管用!”徐坤护士长在一旁补充道“尽管我们的同事中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居多,但他们不怕吃苦,甘当志愿者,经常是下了夜班,主动留下加完班再走,让人感动。”
“春节期间,急诊科每天都会接诊外地返烟的人员,几天前,一名来自外地的患者因持续发热就诊,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规范仔细的诊疗,在接诊的过程中,患者的男友情绪急躁,是医护人员用耐心细致的诊疗服务,感动了患者和其男友,不仅明确了诊断排除了新冠肺炎,也与这群可爱的白衣天使结成了朋友”。说到这,徐坤护士长眼角有些湿润。
热血青春,于口岸前沿发起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驻守打捞局客运站防疫的陈亮斩钉截铁地说到。有着援非医疗经历的“85后”男护士陈亮可谓经验“丰富”。在烟台港几内亚建港初期,他便随着医院的援建医疗队进入了西非不毛之地,期间恰逢埃博拉病毒肆虐。“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的职责就是在疫情蔓延时,挺到最前面!”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和众多同事响应医院号召,踊跃报名成为口岸防疫专班的志愿者,轮流驻守烟台港客运站。

烟台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港口客运码头众多。按照工作部署,烟台海港医院承担了3个港口客运站、3个国际空港转运点、2个区级集中观察隔离点、烟台火车站、烟台旅游汽车站的防疫和发热患者转运工作,每天参与防疫工作的职工近百人。他们坚守岗位,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汇聚成一个热血涌动的志愿集体,在大疫面前,谱写着大爱。
呼吸内科:“疫”无反顾的冲锋在前
冬日里也许寒冷,但热情却不会熄灭。

和众多优秀的战“疫”群体一样,呼吸内科也保存着一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在科室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科室80、90、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以实际成动,坚定地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没事,我能行!”90后呼吸科住院医师魏奕博婉拒科主任的调休安排。此次疫情,最忙碌的就是呼吸专业的医生了,为了能多尽一份力,魏奕博主动向科里请缨,志愿加班,以便让高年资的医生有更多的精力参加防疫和处置重症患者。
近日,呼吸内科的工作群名称刚刚换装——“飞(肺)越梦想”。这个极具呼吸内科专业“特色”的名称,让大家眼前一亮。“起这个名字的人是几位95后”,米主任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坚信着一个信念,那就是飞越“肺炎”梦想,尽快打赢阻击战。”

风险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感染性疾病科,在许多常人眼里极不愿到达的科室。在白衣天使的眼中却是报名最踊跃的战场。
80后的夏红艳,就是这个战场上的骨干。“发热门诊的工作虽然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尽早发现或排除每一个病例,我们都感到充满了莫大的成就感。”为了不耽误疫情防控工作,她一度住进值班室,全身心地投入抗“疫”战斗。
“疫情来临,平时温柔的女同事,都成为了拼命的‘女汉子’”,像马莉莉、王晓丹,都是哺乳期还没过,就立即返岗,加入战斗,家人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护士长姜宁深有感触地说。

隔离,不隔爱心
“你不想宅的家,正是他们想回却不能回的地方”!
90后的姜艺是消化内镜室的护士,也是海港医院派往芝罘区集中观察隔离点的工作人员。
“真是好样的!”提起姜艺,同在隔离点工作的其他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她每天工作10-14个小时,从一楼到六楼,一刻不闲,工作期间几乎没喝过水,上过厕所。”
由于工作量大加之工作服密闭,每天轮岗时,她的防护服里层都是汗水,护目镜带上一会儿就会起雾,在隔离区内不能碰也不能摘,雾气挡住了视线只能自己克服,摘下护目镜,压的印子要一两个小时才消除。考虑到工作强度,医院派员轮换,她却主动提出,继续坚守。
“在隔离点工作的日子里,我身边的党员同志们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在抗“疫”的第一线,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英勇和无畏,我深受感染,我也想申请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以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望组织批准。”2月25日晚,年轻的“90后”护士姜艺在驻地庄严写下入党申请书。
幕后英雄,看不见的身影
前有白衣临战,后有战士同袍。
抗“疫”不仅是阻击战,更是消耗战、持久战、信心战,联防联控考验的是精诚合作。“我当过兵,让我上!”防疫工作开展以来,85后的救护车驾驶员石霄在班长纪卫东的带领下和车队的同事一道,积极转运人员、物资,驾驶救护车,日夜穿行在城市的道路之上,与疫情赛跑。

“我年轻,让我上!”85后的总务科职工任晓和师傅坚持下收下送,随叫随到,只要临床有需求,总是克服一切困难,最快送到物资。
“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关键时刻请党组织考验我,让我上!”85后的安全设备科职工王纯东没有豪言壮语,既当电工,又当搬运工,只要防疫需要,他随时待命。

志愿之光,在他们的心中迸发,志愿精神,在他们的身上闪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而最美丽的青春,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精彩和美好。2020年,在始料未及的疫情中,一群年轻的白衣天使以志愿之名,点燃了自己如火的青春,涤荡瘟疫,沸腾年华,他们以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勇气,唱响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