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 >> 新闻 >> 烟台医疗动态

蜱虫个小危害大,户外活动要谨慎

来源:胶东在线  2020-07-17 14:59:34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7月17日讯(通讯员 刘青祖 王海栋 王雅琳) 蜱虫俗称草爬子、狗八脚子等,蜱虫叮咬吸血在我市可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血性呕吐物和血性呼吸道分泌物等也可导致感染。该病早期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极易误诊为感冒,但由于该病病情进展快,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该病的高发季节为4-10月份,目前正处于高发流行季节,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外出活动等,要做好预防,避免感染“蜱虫病”。

  山区、丘陵等户外活动风险较高。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在丘陵、林区、山地等生活、工作、旅游的人群是高风险人群。长期生活在丘陵、林区、山地等的人群无明确蜱虫叮咬史也可发病。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护理患者或参加患者丧葬活动时,接触患者/死者血液及分泌物感染发病的风险较大,上述人群如出现发热、乏力等上述症状应立即转往定点医院(莱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日常生活怎样预防?

  1、家养动物要圈养。蜱虫分布在草丛中,喜欢寄生于狗、牛、羊、鸡等动物体表吸血,家中养有牛、羊、狗等采取圈养方式,避免放养时将蜱虫带回家。

  2、护理患者要戴手套等进行防护。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有传染性。急性期病人及尸体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因此在护理接触时应戴乳胶手套,并对污染物使用84消毒液按1:1比例进行随时消毒处理。

  3、环境卫生整治。喷洒杀虫剂,消灭蜱虫,佩戴乳胶手套清除杂草。

  4、户外做好个人防护。蜱虫叮咬吸血时分泌的唾液含有麻醉成分,人被叮咬时几乎感觉不到疼痛。户外活动应避免在草地等长时间坐卧、穿浅色长袖衣服、紧裤腿,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等。不要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及时查看腋窝、腰部等部位是否有蜱虫叮咬。

  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1、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蜱已叮咬皮肤,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2、密切观察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到莱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以免贻误病情。

  3、患者的血液体液有传染性,护理患者或参加患者丧葬活动时,应佩戴乳胶手套,被污染的物品经消毒后深埋或焚烧,同时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2周内如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立即到莱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4、转院时应使用专用车辆,规范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避免途中病情恶化。

  5、如不幸病危,患者不宜自动出院回家,尸体经正规消毒处理后应专车转运,立即火化,杜绝置办丧事时的接触感染。

分享到:
初审:栾雪
复审:尹伟华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