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9日讯(通讯员 孟彦祥)疫苗是战胜疫情最经济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2021年1月新冠疫苗接种开展以来,蓬莱人民医院第一门诊主任杨海蓬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坚定政治站位,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始终如一地奋战一线,风雨兼程,加班加点,以真情和坚守、敬业和奉献,为蓬莱广大父老乡亲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群体免疫屏障。2021年6月,获评蓬莱“抗疫先锋人物”。
担使命加油干
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第一门诊需要变身“临时疫苗接种点”,而最紧要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高标准完成诊室改造与配套设施的建设。一周的时间里,杨海蓬主任带领团队吃休在岗位上,多快好省加班干。她根据《接种单位设置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组织实施》的相关要求,并紧密结合第一门诊实际,对接种点的布局和区域进行标准化改造,设立了候诊区、知情告知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AEFI处置区、冷链区等,并实现入口、出口单向通道。同时,建立完善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操作技术规范、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确保了接种服务快捷、安全、优质、高效,受到了省疫情防控常态化督导检查组的高度评价。细谋划严操作
疫苗接种有着极其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工作中,杨海蓬主任坚持安全与服务并重原则,严格落实精细的工作流程:预检测温、健康询问、禁忌筛查、知情告知、信息登记、接种疫苗、留观救治保障,衔接顺畅,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他们每天根据指挥部安排的疫苗数量和接种单位人员实际情况,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做到了接种前安排到位、接种中组织到位、接种后保障到位。
疫苗接种时间紧,任务重,最高峰时一天的接种量高达2000多人次。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接种工作,这对于第一门诊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为保证疫苗接种进度与质量,杨海蓬主任倡导实行“弹性工作制”。她和战友们每天都要提前到达接种点,中午就在接种点吃盒饭,有时连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等所有接种人员全部离开接种点后,她还要做清场收尾工作。超负荷的劳动强度下,她的脚步也未停下过。五一劳动节,为了全城人民的安康和幸福,她和伙伴们按“工作日模式”排班值岗,他们舍家弃子、坚守岗位,象战士一样奋战在蓬莱防疫的最前线,也实现了“疫苗当日清零”的根本目标。
优服务强保障
疫苗接种最辛苦的工作,莫过于健康宣教和为群众答疑解惑。在全力做好接种服务的同时,杨海蓬主任和伙伴们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普及,他们增设了宣传栏,印制了宣传手册,并录制宣教音频循环播放,引导市民正确认知新冠疫苗接种,提高了群众的接种意愿,营造了一个“疫苗接种、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在接种点,杨海蓬主任每天都要接待各种各样的前来咨询、预约、接种的人,她都一遍一遍地耐心解答,以消除群众的种种恐惧和担忧。一天下来,通常是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她只能坚持着,不敢省略任何一项解释,回到家时甚至不想多说一句话。然而,不管多晚,还是会有市民打电话来询这问那,每一个人,每一个问题,她都不厌其烦地热忱回复。正是凭靠这种对人民群众的赤胆丹心,杨海蓬主任带领她的团队顺利完成了60837剂次的疫苗接种任务,未出现一例严重疑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许多市民感动于杨海蓬们的辛勤忙碌和辛苦付出,常常情不自禁地道谢:“你们真是太辛苦了!”。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一声声赞许,是对全体“种苗人”莫大的理解、宽慰和信任,未来他们仍将不负众托,接续奋战,直到疫情散去全民平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