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过三十岁,怎么就得癌症了?
拿到检查结果那一刻,小怡(化名)顿感晴天霹雳,想到自己的孩子还不到三岁,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
四年前,怀孕八个月的小怡曾做过一次宫颈癌筛查,结果显示是阴性。后来孩子出生了,她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就再也没做过宫颈癌筛查。半年前,她发现自己每次和丈夫同房后阴道都会有少量的鲜血流出,但是想想自己平时月经期正常,身体也没感觉不舒服,对身体发出的这个异样信号,小怡并没有太在意。直到上个月来例假,她发现自己的月经量是平时的2倍,而且是鲜红色的,还伴有血块,她有些害怕了,赶紧到烟台业达医院妇科就诊。
根据小怡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医生为小怡进行了对症治疗,并建议小怡做进一步检查。用药一天后,血止住了,但是这次小怡不敢再掉以轻心了,两天后,她再次来到医院,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了阴道镜和宫颈活检检查,结果显示小怡得了浸润性宫颈癌。
看到小怡有些崩溃,医生耐心地开导了她,告诉她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听了医生的话,小怡的情绪渐渐平复。
随后烟台业达医院妇科首席专家王彦主任医师和孙华君主任带领妇科医生团队,为小怡开展了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在征得家属和她本人的意见后,术中医生为她切除了子宫、双侧输卵管,并进行了盆腔淋巴结清扫,考虑到小怡还年轻,为她保留了卵巢。
目前,小怡恢复良好。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宫颈癌
宫颈是个“哑巴器官”,对于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来说,一开始身体并没有异样感。如果身体出现以下“信号”,女性就需要重视了!
1.异常出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如在性交、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或两个经期之间出血而且出血量比经期多,或绝经后出血,很可能是宫颈癌的潜在征兆。
2阴道分泌物异常
大多表现为白带增多,并伴有颜色和气味的变化。白带增多症状一般晚于接触性出血出现,多数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
3其他症状
早期的宫颈癌还会出现尿频尿急这些尿路症状,或者是大便里面带血,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盆腔以及下肢疼痛的现象。
上述症状,除了流血以外,其他的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并不需要担心,但是,如果它们一直不走或变得更糟,就该去看看医生了。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
生物学因素: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
遗传因素: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
其他因素:吸烟作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缺乏免疫力也是致病的高危因素。
此外,感染HPV病毒或曾感染过,以及长期患有宫颈病变的女性,也属于宫颈癌高危人群。
但是,并不是说,HPV感染就一定会得宫颈癌!
HPV感染很常见,有性生活的女性很大一部分都可能感染过HPV,大多数女性30岁前会在感染HPV 9-15个月后通过自身免疫把病毒清除掉,只有HPV持续感染才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预防
接种疫苗和宫颈癌筛查相结合是宫颈癌最佳的防控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9-45岁的女性,都推荐接种宫颈癌疫苗。目前,主要有二价、四价、九价疫苗,价数越高,预防的病毒类型越多。
接种宫颈癌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说打完疫苗就一切OK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仍然很重要!
宫颈癌筛查即HPV检测和TCT筛查。HPV检测是检测是否感染HPV病毒。TCT筛查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的一种,可以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及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
妇科医生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
从21岁开始,每1年进行1次TCT检查;
从25岁开始,最好是每年进行1次初级HPV1检测;每5年进行1次HPV2+TCT联合检测或是每3年进行1次TCT检测直到29岁;
30-65岁,最好每3年进行1次HPV+TCT检测;
>65岁,在过去10年内,连续2次HPV检测为阴性,或2次联合检测为阴性,或3次TCT检测为阴性,且最近一次检测发生在过去3-5年内可不用再查。
TCT检查前注意事项:
如有炎症先治疗;
做TCT检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
做TCT检查前24-48小时内不要冲洗阴道或使用阴道栓剂,也不要做阴道内诊;
TCT检查最好安排在非月经期进行;
检查前10分钟排空膀胱。
再次提醒:
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治疗、治愈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消除HP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