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健康 > 烟台生物医药

荣昌生物:一家本土创新药企的十三年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2-08-05 08:27:56
A+A- |举报纠错

  “狼疮靶向药物研发中很多药物都经历了过山车效应,终止在临床III期,研发历程充满荆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岩告诉记者,荣昌生物泰它西普作为近60年来首个双靶点红斑狼疮新药,实现了国内首发第一,也是双靶标治疗SLE国际第一。

  2014年底到2015年间,由于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第一个申报临床试验的创新ADC药物,药监部门为此特地召开了两次闭门交流会,一次会议甚至开了一天半。“我们围绕这个ADC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在申报过程中,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配合监管部门,这个药物的审评工作对后续其他ADC药物的申报具有重要意义。”房健民说,双方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果,2015年底,维迪西妥单抗如期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

  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荣昌生物花了十三年时间。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CEO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荣昌生物成立至今始终在面对一个根本的问题:如何能走出一条本土新药创新之路。”

  房健民和荣昌生物十三年间的选择和坚持,也是我国本土创新药生态的一个注脚。根据金融数据分析机构WIND数据,两年共有107家医药生物企业上市,超过此前五年之和,累计募集资金1427亿元。

5

  左二为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CEO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博士。受访者供图

  十年磨一剑,瞄准治疗领域的空白

  荣昌生物成功上市的背后,是中国创新药进入收获期。2021年3月12日,全球首个双靶点红斑狼疮新药泰它西普诞生在中国。

  泰它西普的起步,要从2008年开始。在国外待了近20年的房健民决定回国创业,彼时本土创新药物研发仍一派冷清,我国获批的I类新药只有5个,但在房健民看来,“冷清中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2008年,荣昌生物刚成立,在借用的大学实验室里,房健民即带领荣昌生物开始了第一场“冒险”,瞄准的治疗领域是几乎一片空白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房健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用药是新药研发领域的一座险峰,过去几十年里,国际上多款新药都以失败告终,在当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几乎无药可用。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分享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3万红斑狼疮患者中死亡患者达1000人之多。

  “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当时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很难找到,很多基本的技术都会出问题,例如,将药物基因插入到细胞染色体是泰它西普开发的早期工作之一,但一开始我们的技术人员没有经验,发现转基因后的细胞很快就死了,细胞都养不活。”房健民告诉记者。

  “由于细胞培养反复失败,有人对项目发生怀疑,信心出现动摇,认为这个新药项目不行,当时我的压力也很大。后来招到了一位有一定经验的细胞培养工程师,才慢慢解决了问题,使项目走上了轨道。类似的困难不胜枚举,我们这支年轻的团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慢慢成长起来。”房健民回忆,单是从建实验室到申报临床试验这一段路,他们就走了两年多。

  2015年8月,《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提出了提高审评审批质量、解决注册申请积压。长期跟踪药政改革的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此时,药审中心紧锣密鼓地参照国际经验调整了机构设置,并面向海内外高薪引进人才,工作人员数量呈现数倍增长,初步解决了审评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泰它西普交上了“好运”。2015年,泰它西普顺利取得了II期临床试验批件,“接下来的几年之中,我们充分利用国家药监局推出的改革政策,通过与药审中心不断沟通,启动了一系列的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房健民告诉记者。

  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中开展化合物筛选研究工作。受访者供图。

  2019年,《药品管理法》迎来近20年来最全面的一次修订,宋华琳认为,“此次修订将审评制度改革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进一步推动解决此前审批时间流程过长,解决生产企业在研发创新上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2020年,我国共有14个国产I类新药获批上市,为此前历年之最。荣昌生物的命运也在这一年迎来重大转折:泰他西普Ⅱ期b关键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数据显示其高剂量组48周应答率达到79.2%,凭借着这一份best-in-class的答卷,泰他西普于2021年成功获批上市。

  “狼疮靶向药物研发中很多药物都经历了过山车效应,终止在临床Ⅲ期,研发历程充满荆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岩告诉记者,而荣昌生物泰它西普作为近60年来首个双靶点红斑狼疮新药,实现了国内首发第一,也是双靶标治疗SLE国际第一。

  新药“出海”崭露头角,疗效和质量过硬就有底气

  在2021年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中,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泰它西普外,荣昌生物研发的维迪西妥单抗,作为我国本土首款抗体偶联药物(ADC)也在其中。

  维迪西妥单抗

  维迪西妥单抗获批后不久,荣昌生物就与国际著名生物技术公司西雅图基因达成了一项高达26亿美元的独家许可协议,刷新了当时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交易的最高纪录。

  在此之前,抗体偶联药物(ADC)在我国仍鲜有人问津,但房健民很早就对ADC药物感兴趣,他告诉记者,“我们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ADC药物的研发,ADC药物的特别之处在于,相对于普通单抗药物而言,ADC药物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它就像精准制导的导弹,可以进入到敌人碉堡内爆炸,达到最佳的打击效果。”

  而鉴于当时ADC药物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监管方面也没有经验可循,维迪西妥单抗的临床试验审批之路充满挑战。从生产工艺到质量标准,从临床前数据到临床设计,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房健民回忆,2014年底到2015年间,由于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第一个申报临床试验的创新ADC药物,药监部门为此特地召开了两次闭门交流会,一次会议甚至开了一天半。

  “我们围绕这个ADC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在申报过程中,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配合监管部门,这个药物的审评工作对后续其他ADC药物的申报具有重要意义。”房健民说,双方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果,2015年底,维迪西妥单抗如期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

  “至于与西雅图基因的关系,我们2018年开始就开始了双方交流,2019年1月,我和西雅图基因负责人首次见面,当时维迪西妥单抗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临床数据,2020年在尿路上皮癌、胃癌、乳腺癌等适应症取得了更多的数据,双方有了共识。因此,本土创新药只要疗效和质量过硬,就有底气。”房健民告诉记者。

  根据独家全球许可协议,荣昌生物将维迪西妥单抗在亚洲区(除日本、新加坡外)以外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授权给西雅图基因公司。同时,荣昌生物还获得了维迪西妥单抗在西雅图基因区域净销售额从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的梯度销售收入。

  两地上市,医药创新遇到了最好的时候

  3月31日,荣昌生物宣布在科创板二度IPO上市,募集资金约26亿元,已是很多港股和科创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上一次这样的时刻发生在2020年11月9日,当天,荣昌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并以5.9亿美元一举创下当年全球生物技术IPO募资最高纪录。

  从港交所上市,到登陆科创板,两地上市的荣昌生物,被业界称为中国生物药界“新贵”。房健民感慨,荣昌生物赶上了好时候。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专家韩祺告诉记者,2018年以前,创新药企业一直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痛点:融资难。2018年是一个分水岭,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上市热就是从这一年开启的。

  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了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公开融资的大门首次向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敞开,首次掀起了医药生物IPO上市热的潮流。

  随后,大陆科创板、北交所陆续试点注册制,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注册制的改革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影响深远,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投资者对热门赛道的追捧等因素,生物制药企业再掀上市热潮。

  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告诉记者,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多样化的上市标准,大大增强了初创及未盈利医药企业的上市预期,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的创新市场。

  “我国本土创新已经走过了初期“野蛮生长”的阶段,正在迎来“大浪淘沙”的发展阶段,值得期待的是,“破发”之后,真正的创新药一定会被留下。”宣建伟表示。

  本次荣昌生物的融资,将用于推进公司核心产品的国际化开发以及管线中其他产品的临床试验推进。根据荣昌生物的招股书,目前,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美国III期临床试验已启动,治疗IgA肾病的美国II期临床试验于2021年9月启动。

  目前,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正在开展针对HER2阳性肝转移晚期乳腺癌的III期试验、HER2低表达乳腺癌III期试验等多个III期临床研究;RC28(VEGF/FGF双融合蛋白)正在推进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II期临床;另有4个新药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

  2022年3月29日,荣昌生物公布2021年财报,公司全年收入14.24亿元,实现净利润2.76亿元。这也是荣昌生物成立至今,首次实现盈利。值得关注的是,荣昌生物的研发费用正大幅增长,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7.11亿元。

  房健民坚持认为,荣昌生物的身上带着强烈的中国式本土创新的烙印。“虽然起步于缺少创新的土壤,但最后能走到这里,除了我们比别人多了一些最朴实的坚持,每一个改革的红利我们都收到了。如今我国已成一片创新的热土,我们的创新使命也会不断地延续下去。”

初审:栾雪
复审:尹伟华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