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视后,框架眼镜无疑成为了矫正视力的首选方式,其佩戴群体最为庞大。在“在门诊里,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问,“孩子度数涨了75度,可不可以用镜片保险免费换一副?”这源于眼镜制造商推出了这样一项镜片保险:若儿童佩戴某品牌的近视防控镜片半年内或者一年内,近视度数增长一定度数,商家将提供免费更换相同品牌与设计的新镜片服务。
镜片保险,这一看似能为眼镜佩戴者提供额外保障的产品,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保险”呢?
烟台爱尔眼科医院的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康烨主任分享道,“作为一名经常和近视打交道的大夫,我当然知道保护好孩子的眼睛有多重要,也理解家长们对孩子视力健康的焦虑。但对于这类镜片保险,我觉得还是得从专业的角度仔细分析分析,好让家长朋友们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镜片保险的局限性
镜片保险的初衷无疑是积极的,旨在通过提供经济上的激励,鼓励患者更加关注视力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近视加深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镜片保险的最大卖点在于其“免费更换”的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对于孩子近视快速加深的担忧。然而,当我们揭开这层华丽的包装,不难发现其背后的逻辑并不完全站得住脚。
首先,镜片保险通常依赖度数增长来评估效果,但实际上,某些商家会为了不出险而过矫一些;再比如,复查时,某些商家发现涨了也不讲,直到拖到过保…事实上,度数增长并不等同于近视防控的失败,眼轴长度的变化可能比度数变化更能反映近视的真实进展。
另一方面,频繁更换镜片,特别是基于保险政策的推动,可能会误导家长和孩子,使他们误以为“有保险,就不愁度数涨”。这种心理可能削弱了对近视防控的重视,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在近视快速进展的早期阶段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镜片保险用还是不用
戴功能镜片期间度数增长较快,这保险到底用还是不用?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镜片控制效果不好,我是选择继续用这个牌子的镜片还是换其他品牌设计呢?
如果戴镜期间由于自身因素,比如配戴方式或者戴镜时间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度数增长,那么当然可以考虑继续选择同品牌镜片继续规范配戴。
如果排除自身因素后戴镜效果不佳,那么更换另一种设计的镜片或许更值得尝试。
科学防控近视的重要性
面对近视加深的问题,科学的防控手段才是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
1. 改善用眼习惯: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等。
2. 定期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近视加深的问题,避免度数过快增长。
3. 个性化近视视防控产品:如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软镜、离焦框架镜等,经科学验证能有效减缓近视加深,选择适合孩子的近视防控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视力。
综上所述,镜片保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但是镜片保险并非万能的“保护伞”,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基于此,烟台爱尔眼科提醒大家:在面对镜片保险时保持理性态度,不要过分依赖镜片保险来换片。相反,应更加关注科学的用眼习惯、定期的视力检查以及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手段,选择适合孩子的近视防控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孩子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