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 >> 烟台健康资讯 >> 滨医烟台附院

性命相托 全力以赴——滨医烟台附院“人工肝”技术畅通重症感染引发肝衰竭患者的生命之路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5-19 09:26:00
A+A- |举报纠错

  近日,滨医烟台附院在“人工肝”技术支持的助力下,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一名肝衰竭、梗阻性黄疸、脓毒症患者。医院重症医学科、肝胆胰脾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用医者仁心和精湛技术,谱写了一曲“生命至上”的救命凯歌。

“人工肝”

  对症治疗病情却持续加重

  该患者患有严重肝内外多发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伴肝功能不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滨医烟台附院肝胆胰脾外科救治。因感染严重,无法立即实施手术,医疗团队先行给予抗感染治疗,期间超声医学科副主任于守君为其穿刺引流。留取胆汁培养,结果提示CRE(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杆菌),给予调整抗生素进行治疗。

  后续肝功检查发现患者胆红素持续升高,已达520umol/L(正常值上限的23倍),此时医生判断患者发生了肝衰竭。情况危急,肝胆胰脾外科立刻联系重症医学科(ICU)进行抢救。

  重症医学科里的惊心动魄

  ICU主任刘岩了解情况后,马上安排科室做好院感防护及DPMAS+PE(人工肝支持系统)等准备。患者转入ICU当晚,杨丽华副主任、曲泽雨博士为其开通输液通路与血液净化通道。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在首次DPMAS时突发喘憋伴血压下降,值班医生郝信磊及时正确处理,顺利下机并完成了血浆置换。

  次日清晨,姜海明副院长携领ICU团队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首先通过胸痛三联CTA(动脉造影)检查排除了肺栓塞、心梗;针对多重耐药菌联系医学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酶型检测及补充药敏实验。此时患者胆红素仍然高达四百多,医疗团队经过认真商讨后,决定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和抗感染治疗。

  在杜晓峰管床医生等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期间还面临了血小板减低的难关。经过ICU积极抢救,一轮又一轮的人工肝、血浆置换以及精准抗感染治疗,患者的感染指标终于得到控制,胆红素降到了一百多。然而,下一步该如何治疗?

  成功救治生命的终极一搏

  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魏勇查看患者情况后,建议利用黄金时间窗抓紧手术。可是由于患者存在慢性心脏病史、血小板尚未恢复正常,手术存在极大风险。医院启动多学科会诊,血液淋巴瘤科、肝胆胰脾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专家齐聚ICU,共同商讨救治方案。

  MDT团队商议后决定,手术是患者唯一的出路,之前因重症感染加黄疸无法开展,目前正是黄金时间窗,是最好的手术时机。在与患者家属做详细沟通之后,家属表示性命相托、放手一搏。

  术前准备马上开始。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做好术前心肺功能调理方案;血液淋巴瘤科指导术前术后的血小板管理目标及治疗方案;输血科积极准备术中用血;麻醉科配合术前术中麻醉工作;ICU周密调整各项治疗方案,严密监测患者心肺功能及血小板情况。

  次日,肝胆胰脾外科手术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胆道探查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及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患者胆红素逐步下降,体温控制稳定,各项指标稳定。在转入ICU的第25天后,患者终于转回肝胆胰脾外科病房。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患者身体恢复良好,三天后出院。

  在此次救治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人工肝”技术支持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救治过程,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岩无不感慨万千,“从肝胆外科的精湛技艺,到ICU的全力以赴、麻醉科的全力保障以及血液科、心内科、呼吸科的积极支援,输血科的保驾护航以及微生物室为‘精准打击’加做的药敏实验,所有这些都为患者的成功抢救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也正是我们医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享到:
初审:栾雪
复审:尹伟华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