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为进一步提升全民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7月25日,烟台市奇山医院肝病二科副主任医师孙婧就乙肝临床治愈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
什么是乙肝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在 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首次提出,具体包括:
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DNA(HBV-DNA)在血液中持续检测不到。
②肝功能保持正常。
③B超等手段检测出的肝组织学没有其他病变。
为什么要追求乙肝临床治愈?
①降低肝脏疾病进展的风险:临床治愈能让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基本被清除,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癌恶化的概率,极大保障了患者的肝脏健康。尤其是对于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临床治愈可以降低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获得临床治愈的患者相比未获得临床治愈的患者,其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降低了大约76%。
②提高生活质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部分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症状,如果进展为肝硬化,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腹胀、下肢浮肿等。乙肝临床治愈可以帮助患者基本清除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减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的身体不适,帮助患者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③减轻心理负担:由于乙肝具有传染性,患者往往会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④减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乙肝临床治愈,能够减少患者因肝脏疾病恶化而付出的高额医疗费用。而且很大一部分临床治愈的患者可以实现停用抗病毒药物的愿望,停药后其复发的概率也将大大降低。
哪些慢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的概率大?
如患者年纪较轻、HBeAg阴性(小三阳)、乙肝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前HBsAg水平较低(<1500IU/mL)、治疗过程中HBsAg下降较快、无乙肝家族史等。
如何实现临床治愈?
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减少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是关键,因此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对于检测HBeAg阴性(小三阳)且乙肝DNA低于检测下限和HBsAg <1500 IU/mL的慢乙肝患者(称之为“优势人群”),通常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方案追求临床治愈。
而非“优势人群”,可先单用核苷(酸)药物治疗,晋升为“优势人群”后,再通过联合/序贯干扰素治疗提升临床治愈概率。
实现临床治愈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定期随访:临床治愈后第一年建议每3-6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半年随访。如果有乏力、食欲不振,眼睛皮肤变黄等情况,应及时检查。
②控制日常饮食:日常饮食建议均衡搭配,保证食物多样化,多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玉米、生菜、黄瓜等,避免暴饮暴食。平时需要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摄入0.5-0.8g的脂肪,每日糖分摄入量不超过50g,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注意严格禁酒。避免滥用保健品,多数保健品需要依靠肝脏代谢,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建议平时过多服用保健品,以免加重肝脏负担,甚至有可能造成肝损伤。
③适当休息与运动:平时需要注意休息,规律作息。同时可以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建议每周保持适当的有氧运动或柔韧性训练活动,如打太极拳、瑜伽等。
专家简介:

孙婧,肝病二科副主任医师。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各种肝病的治疗,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肝癌及其并发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