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家中长辈的健康,从关心他们的血压开始。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变老”,血压问题不再是一句简单的“高了就吃药”能解决。在敬老月,让我们跟随烟台市奇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一同学习,如何更科学地应对老年高血压。
01 什么是老年高血压?
年龄≥65岁,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即使正在服药且血压正常,也属于老年高血压范畴。
02 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
收缩压高、脉压大:这是老年高血压最常见的形式,与主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血压波动大:容易受体位、进餐、情绪等影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清晨高血压风险高:早晨血压容易飙升,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动脉硬化明显:血管弹性变差,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
常伴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部分高龄老人还伴有“衰弱”。
03 老年高血压如何管理?
一、血压监测不能少
除了诊室测量,鼓励家庭自测血压,尤其是清晨、睡前、服药前的血压。有条件者可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二、降压目标要明确
65~79岁:首先降至<140/90mmHg,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80岁:先降至<150/90mmHg,能耐受再降至<140/90mmHg。
衰弱老人:需个体化制定目标,收缩压不宜低于130mmHg。
三、非药物治疗是基础
限盐:每天盐摄入<5克。
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腻。
规律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周至少5天。运动前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
戒烟限酒:最好戒烟,酒精限量、最好戒酒。
保持良好作息:不熬夜,保持心态平和。
四、药物治疗要规范
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药。缓慢加量,不追求快速降压。用药需个体化,不可盲目跟风。
专家提醒,老年高血压不是简单的“血压高”,而是一个需要全面评估、个体化管理的健康问题,需要定期监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专家简介:

辛慧慧,硕士研究生,奇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多年,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以及心脏康复治疗。

世界无烟日丨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一定要知道
图解丨谈“癌”色变?带你正确认识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