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健康 > 烟台健康资讯 > 毓璜顶医院

毓璜顶医院陈良:精益求精重塑耳内世界 细致入微守护患者安安稳稳

来源:胶东在线  2021-04-29 09:45:52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4月29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实则人们看似精致小巧的耳朵,其中也藏着巨大的世界。对于具有丰富耳科疾病诊疗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基础的毓璜顶医院眩晕耳聋科副主任陈良而言,这个世界大到影响人体全身,却又时刻装在他的脑海中,了如指掌。

  “减少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效果”是陈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不断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在耳内镜还是眩晕疾病方面,他都时刻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与国际接轨,在精进提高自己的同时,也把最先进的技术,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带给患者,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陈良(左四)团队在查房
陈良(左四)团队在查房

  一览无余耳内镜手术小创口解决大问题

  长久以来,显微镜一直是治疗耳内疾病的唯一“利器”,而由于显微镜视野特点导致手术需要磨骨,创伤相对较大,这也一直是耳科治疗领域面临的难题。近几年,随着耳内镜技术的横空出世,一部分中耳疾病通过耳内镜实施手术,不仅医生视野清晰,创伤细微,而且患者痛苦减小,恢复时间也大大缩短。

  作为毓璜顶医院耳内镜使用的发起者,陈良是在2015年到香港做访问学者期间,认识并学习到耳内镜技术,发现其在中耳、内耳、侧颅底等疾病手术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便在回院后不断探究和摸索。由于耳内镜手术在操作中要一手持镜,一手操作,这对手术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保证每一刀精准无误,陈良不断参加尸头解剖课、颞骨解剖培训班等,闲暇时也会在毓璜顶医院解剖实验室反复模拟练习单手操作技巧。“耳内的结构就像机械手表一样精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刀失误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逼’自己熟能生巧。”陈良说。

  在宋西成副院长、孙岩主任的支持和推动下,陈良努力开展并推广该技术。5年来,毓璜顶医院耳内镜技术不仅在多种耳内疾病的诊疗上得以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良好手术效果,赢得了患者的一致认可。

  鼓膜穿孔是常见的中耳病变,陈良介绍道,以往治疗鼓膜穿孔运用显微镜通常有两种手术方法,一种是行耳后切口进行手术,另一种则是耳内纵行切口,把耳道软骨部扩大后再手术。对于医生而言,这两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患者术后会留下手术疤痕,非常不美观。 “现在我们通过耳内镜技术修补鼓膜穿孔,简便快捷,整个手术时间通常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几乎没有造成新的创伤。”陈良告诉记者,自运用耳内镜治疗鼓膜穿孔以来,科室鼓膜穿孔治愈率高达百分之百。

  在陈良看来,通过耳内镜治愈各种中耳病变是最有成就感的!此外,耳内镜技术在听骨链重建和面神经减压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也逐渐发展为毓璜顶医院重要的微创技术之一。

陈良(左一)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陈良(左一)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双管齐下耳内镜联合显微镜所向披靡

  虽然耳内镜在中耳病变治疗上展现出显著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耳科疾病都适用于耳内镜。陈良告诉记者,耳科疾病诊治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耳内镜与显微镜强强联手,医生在手术准备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的耳道形态、颞骨CT、听力曲线做出判断,将二者结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在成为一名耳内镜外科医生之前,陈良拥有丰富的耳显微外科手术经验。“想运用好耳内镜,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对两种技术都有清晰的认知,并对耳科解剖结构形成两种模式的立体观,才能在手术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陈良告诉记者,耳内镜与显微镜其实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它不像鼻内镜几乎完全可以完成所有鼻科手术,对于一个好的耳科医生而言就应该同时掌握这两种技术。

  目前,陈良开展的显微镜耳内镜之双镜联合技术,就是利用两种技术进行优势互补,既彻底清除病变,又能保留外耳道后壁结构,让患者术后耳道形态完整保留,达到几乎完美的效果!

  “曾经有一位中耳胆脂瘤患者,患者自幼耳朵就有问题,病情十分严重,入院时外耳道、中耳腔等几乎完全被胆脂瘤占据,我们要做的就是清理耳内的胆脂瘤。”陈良说,这个手术的难点在于要一次性把耳内全部的胆脂瘤清理干净,如果有残留,胆脂瘤还会再次生长蔓延,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再次清理的难度和危险系数都非常高。

  “以往是通过显微镜从耳后切口,磨骨开放乳突,磨除外耳道后壁,进行开放式乳突切开,然后清理胆脂瘤后再行耳甲腔成形,患者术后耳道要流水数月,而且耳道口特别大、不美观。现在手术中,我们通过显微镜将乳突腔胆脂瘤清理干净再用耳内镜清理鼓室腔尤其是后鼓室的胆脂瘤,不仅清理的非常干净彻底,患者外耳道后壁也保留完好。”陈良说,以往术后患者等干耳大概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然后再慢慢长出新的上皮,如今创伤减小,干耳时间缩短,恢复后也不会有明显的手术创伤痕迹。

  尽早干耳、不损伤面神经、提高听力是耳科疾病手术成功的判断标准,陈良告诉记者,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都不能单纯为了治疗一个问题,而造成更大的损害,维护耳内的基本功能既是对医生的考验也是基本要求。他相信,在耳内镜和显微镜的共同发展下,耳科手术的成功率一定会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福音。

手术中的陈良(中)
手术中的陈良(中)

  细微之处见真章精准鉴别眩晕源头

  人体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觉、本体觉、视觉三大方面支撑。眩晕则是人体对平衡的感知出现了失常,也就是说,前庭觉、本体觉、视觉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以往人们对于眩晕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低以及眩晕的发病原因复杂,导致眩晕疾病诊疗发展受到了阻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眩晕疾病,但眩晕的诊断依旧是个复杂的过程。

  “与其他疾病不同,眩晕涵盖的学科范围广,相对比较困难,特别是对耳鼻喉科和神经内科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求很高。”陈良告诉记者,虽然他不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但由于对眩晕疾病的研究,一些神经内科方面的相关知识他也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也正是由于眩晕这种特殊性,让他对于眩晕愈发的沉迷和热爱。

  眩晕门诊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陈良说一方面是因为眩晕的患者多,另一方面是因为问诊的时间长,通常一个眩晕的患者从进诊室到出诊室需要40分钟左右的时间。“眩晕是个非常宽泛的疾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很难间接判断,而且多数眩晕为老年人,交流不畅、描述不清,也给诊断带来了障碍。”陈良说,诊断眩晕的发病原因是个细致漫长的过程,因为眩晕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旋转、摇晃、头重脚轻、黑懵等等,同时是否有其他疾病病史,眩晕前做过什么等,必须把每一项特征问清楚了。此外,还要进行查体,通过体位状态,身体情况、肌肉力量、神经反射、前庭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才能从中做出初步诊断,具体是哪里可能出现了问题,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曾经有一名患者,突发眩晕1天,无法正常行走,当地医院已行核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来毓璜顶医院眩晕专病门诊后,陈良给患者做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专科查体,关注到患者左视时有重影现象,也就是复视,视觉眼动检查中发现患者左眼无法外展、右眼内收可,有后部核间性麻痹的体征,虽然外援磁共振未发现异常,但陈良根据自己多年循证医学经验,便收患者住院并进一步重新给患者复查脑部磁共振,发现桥脑上有两个很小很小的梗死灶,最终确诊为桥脑梗塞。这就是眩晕大夫的基本素养,不能因为核间性麻痹是神经科体征而忽略它,要做一名优秀的“晕大夫”必须要知识全面、关注细节!“视觉-眼动反射、前庭—眼动反射是眩晕医生最常用的诊治手段之一,通过眼动反射反应前庭的功能,判断是外周病变还是中枢病变,所以说眼睛是前庭的窗口。”陈良说。

  作为一名“晕大夫”,陈良提倡床边检查,一方面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损耗,另一方面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真正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在给患者做出精确诊断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就是在反复的实践中,从患者的反馈中反思总结,进而不断成长。”陈良说。

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陈良
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陈良

  从传统到创新阶梯性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眩晕治疗主要以内科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毓璜顶医院开展了手术治疗眩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

  梅尼埃氏综合征是内耳的迷路水肿,每次水肿都会导致头晕,通常持续20分钟到12小时不等。有时伴有耳鸣、天旋地转的晕、听力下降等,往往睡一觉会减轻,但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多,病情也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梅尼埃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早期我们会通过药物控制,有效控制率在80%左右,随着病情的发展总会有发展到晚期的患者,通过学习国际上的指南,从保守到创新,运用耳内镜,通过鼓膜穿刺,给鼓室注药,效果也很明显,但由于这个病是终生疾病,如果病情再加重,发展到晚期患者听力下降严重,则会进行仔细评估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半规管填塞联合内淋巴囊减压,手术效果也非常好,术后远期眩晕有效控制率在90%以上,从药物到鼓室注药再到手术。”陈良介绍说,“这种序列性治疗方法属于阶梯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变化,从无创到微创再到有创。”

  定期随访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陈良告诉记者,在随访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至少六七年不会复发。“临床工作最重要的是随访,随访的目的是寻找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提醒更多人如何不患病,真正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陈良说。

  对每一位患者负责,真正做到一视同仁,无微不至是陈良的工作态度,他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探索进步,进一步推动毓璜顶医院耳内镜技术和眩晕疾病治疗的发展,让更多人聆听世界的美好,安稳度过一生。

  专家简介:

  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耳聋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外科,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15-2016),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听力学组专家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耳内镜外科学组常委、眩晕学组专家委员。主要从事耳外科、眩晕医学专业;熟练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擅长耳内镜外科手术、双镜联合治疗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传导性耳聋、周围性面瘫;对常见的眩晕疾病(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前庭神经炎、伴眩晕突发性耳聋等)有独到的诊疗方法,多年来利用前庭外周性疾病多频率诊断技术、床边前庭功能检查技术,对前庭外周性疾病的诊疗进行了系统规范,增加了鉴别手段,提高了确诊率,在加拿大耳鼻喉科学SCI专刊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发表3篇此技术相关SCI论著,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认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耳鼻喉专业SCI期刊论文6篇、中华系列杂志3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省、市计划课题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实用专利2项;主编著作2部。

[ 责任编辑: 栾雪 ]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