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 >> 新闻 >> 烟台医疗动态

保护自己,科学预防狂犬病

来源:胶东在线  2020-07-09 08:53:41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7月9日讯(通讯员 周淑琴)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后所致。人感染狂犬病毒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部肌肉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达100%。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

  一、哪些动物传播狂犬病?

  1、在我国,狂犬病病人90%是由犬伤所致,5%为猫伤所致。其他动物,如: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等食肉目动物也是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因此被以上动物抓伤、咬伤,均要按照狂犬病暴露进行处置。

  2、蝙蝠是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蝙蝠暴露可能为极难察觉的细微咬伤或损伤,因此导致人感染狂犬病毒而发病的风险大为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将蝙蝠暴露归类为严重暴露,要求按照Ⅲ级暴露进行处置。但目前暴露于蝙蝠导致的狂犬病在我国罕见。

  3、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包括家兔和野兔)、鼠(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等啮齿动物咬伤风险低。

  4、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被咬伤后对症处置伤口,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二、我们是如何被传染狂犬病的?

  患狂犬病的动物是传染源,病毒经动物唾液排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直接接触粘膜而导致感染,被动物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要注意,发病的动物舔舐口腔、会阴、肛门等粘膜或者舔舐尚未愈合的伤口,都可以传播病毒,对狂犬病动物宰杀、剥皮,也会造成感染。

  三、如果被动物咬伤、抓伤,按照暴露情况不同相应处置。

  从感染狂犬病病毒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称为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极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或长至一年以上,此时期无任何诊断方法。因此在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及时规范处置,降低发病,尤显得极为重要。不同的接触方式处置方法也有不同。原则上,越早越好,越是拖延感染发病的风险越大。

  四、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应尽快接受规范的处理,是保护自己免于发病最重要的保障。

  1.伤口处理:伤口处理应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对于防止疾病的发生,伤口处理与注射疫苗同样重要。伤口处理包括伤口清洗和消毒,清洗伤口方法: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如自来水管)交替清洗伤口,冲洗伤口周围(越早越好,流动水冲洗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自行清洗伤口的,也需要去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后续处理。消毒剂使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坏死组织应先予以清除。消毒和伤口处理,应由专业人士进行。

  2.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

  伤口处理完成后,必要时需要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免于发病。

  (1)所有人都需要打免疫球蛋白吗?

  并不是所有暴露都需要打免疫球蛋白,当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III级暴露)(哪怕很小的伤口,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时,应注射免疫球蛋白。

  (2)应该什么时候打免疫球蛋白呢?

  应尽早使用,最好在伤口处理完成后立刻开始。如未能及时注射,在第一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7天内均可使用,哪怕伤口已经愈合,也需要在伤处浸润注射。

  3.疫苗注射

  除非接触猫狗的皮肤没有任何伤口,或者没有被他们接触到粘膜,否则都需要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并非只打一针,而是要通过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免疫,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律接种,不可中断!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种免疫程序,两者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特别的不同。狂犬病暴露由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处置,蓬莱市人民医院、蓬莱市中医医院、各镇卫生院、南王和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24小时开诊。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的患者应尽快到以上医疗机构处理伤口,并在同一医疗机构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蓬莱市疾控中心专家温馨提示:文明养犬,及时给宠物注射疫苗,保护自己,共建和谐家园!

分享到:
初审:栾雪
复审:尹伟华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