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11日讯(通讯员 李春艳)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速度快,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但其症状、体征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混淆。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重,如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甚至声音嘶哑。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比普通感冒强,通常表现为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明显,流感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通常干咳)、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痛,常伴有持续3-5天的高烧(39-40℃)。多数人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内自愈。但是,流感也可导致部分人,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发生重症。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因而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可通过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流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如儿童玩具),再经手接触自己的口、鼻、眼而导致感染。任何一个流感患者因与家人、同学、同事近距离接触,会导致身边人被感染造成局部的传播扩散。因此冬季流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学校因流感造成缺课缺勤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后2-4周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早流感流行前9--10月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冬季流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因为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开窗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