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2月7日讯(通讯员 李文乐) 最近,随着各地幼儿园的逐渐复学,在家里呆了几个月的“神兽”们也终于重返校园,但不少宝爸宝妈在开学第一天就傻了眼,这才几个月过去,怎么自家的宝宝就比同班小朋友矮了整整半个头?
宝贝长得矮是因为缺钙吗?该不该补钙?补多少?
首先,很多家长朋友们觉得宝贝“长得矮”、“长得慢”,多是来自视觉的主观感受,而宝贝是否真的身高发育落后,其实卫生部早就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了统一的评定标准。正常的身高范围是在-2SD到+2SD之间,范围之外则属于生长过慢或者过快。而身高发育又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过程,受地域、人种、遗传、营养、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钙作为人体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它能促进生长板内软骨形成新骨(软骨内成骨)并促进长骨的延长,因此对维持儿童、青少年骨矿物含量、骨密度、促进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儿童期钙摄入量低于300 mg/天即可能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美国国家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维持推荐的钙摄入可在青春期获得最佳的骨骼增量,继而减轻成人期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由此可见,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钙的摄入对成年后的骨健康也十分重要。
既然钙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补钙越多越好呢?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盲目补钙导致过量钙摄入,不仅不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到增益,反而会影响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便秘、浮肿、多汗、厌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高钙尿症、高钙血症,导致肾结石、血管钙化等。所以,科学补钙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一、怎么知道宝贝是不是缺钙?
要补钙,首先我们就要明确宝贝是不是缺钙。目前国际上评价钙营养状况的方法有很多,而综合考虑可行性、准确性、儿童配合度等因素,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采用血液钙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血清钙及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检测。
二、儿童如何合理补钙?
人体钙的需要量受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环境等影响,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每日摄入钙参考。
0-6月200 mg/日,7-12月250 mg/日,1岁-4岁600 mg/日,4岁-7岁800 mg/日,7岁-11岁800 mg/日,11岁以上1000 mg/日。
通过膳食补充
奶类是儿童期最主要也是最好的钙源。婴儿期要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母亲适量的钙剂补充。婴儿后期要坚持每日一定量的奶制品供给,6~12个月婴儿,每日奶量应达600~800 ml,1~3岁儿童每日奶量不少于600 ml,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要达到400~500 ml,学龄儿童每日奶量为300 ml。同时,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奶类外又一重要补钙食物。除此之外,部分绿叶蔬菜,如小白菜、小油菜、芥蓝、菜花等,以及芝麻酱、坚果、虾贝类等食物都是很好的膳食钙来源。
选择合适的钙剂
受中国饮食习惯的影响,除母乳喂养阶段以外,奶类摄入量通常不足,仅靠日常膳食很难满足对钙的营养需求,因此,口服钙剂也成为不少家庭的补钙选择。目前市面上的钙剂品种繁多,儿童补钙应首选钙含量合适、胃肠易吸收、安全性高、口感好、服用方便的钙剂。
三、补钙注意事项
蛋白质、磷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故补钙时最好有蛋白质的摄入;植酸、草酸、鞣酸可与钙结合为难溶性复合物,减少钙的吸收,故食用菠菜、韭菜、竹笋等富含此类物质食物时,可用沸水焯1分钟,待植酸溶于水后再行食用;维生素D、维生素K2在钙的吸收及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补钙同时应注意补充上述维生素。适当有氧运动有利于钙的吸收,每天坚持20分钟以上中-剧烈强度的运动更助于钙沉积于骨骼。
总结
孩子长得比同龄人矮其实也是与遗传基因有很大关系,另外喂养是否合理也是会影响生长发育的,盲目补钙并没有办法让孩子快速长高,但是钙的合理摄入对身高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注重科学、合理的补钙,以膳食补充为主,在膳食钙营养不足或者严重钙缺乏的病理状态下再考虑钙剂补充。注重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K2等物质摄入,适量有氧运动均可助于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