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10日讯(通讯员 艾萧 李玮)为有效阻断新冠疫情的传播,扎实构建人群免疫屏障。按照国家和省市区关于新冠疫苗全民接种的总体安排部署,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设立第一门诊为“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止5月10日,第一门诊接种点共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8023剂次,未出现一例严重疑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为了保障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蓬莱人民医院积极组织医护人员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培训,疫苗种类、疫苗接种注射方法、疫苗接种禁忌症、疫苗接种信息登记等诸多内容,都要求所有参训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全院共有340名护士取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上岗资格。
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接种单位设置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组织实施》的相关要求,对第一门诊接种点的布局和区域进行标准化改造,设立了候诊区、知情告知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AEFI处置区、冷链区等,入口、出口实行单向通道分开设置,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规程。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操作技术规范、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接种服务。
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新冠疫苗接种,是一项极其细致繁琐的政治任务和健康工程。疫苗接种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接种工作,这对于临时接种点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严格精细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受种者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在这里,一天两班倒的保安大哥,需要在露天连续站立4-5个小时。
第二步,由医生对每一位受种者进行健康问询、禁忌筛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您有没有、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等情况?”“您的冠心病现在处于稳定期可以接种”“备孕期间不影响接种疫苗”……一天下来,我们的健康问询医生通常口干舌燥,甚至不想多说一句话,然而,他们只能坚持,不敢省略任何一个项目。
第三步,受种者出示身份证,工作人员进行个人信息登记。这项工作需要细之又细,工作人员要反复核对受种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各项信息,保证录入的个人信息准确无误。
第四步,护士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操作技术规范进行疫苗接种。防护服、隔离衣、口罩、手套,繁琐装备下要求的却是注射的“精”和“准”。在无菌原则下的规范操作,还要确保药量的精准,既不能浪费一点点,更不能造成环境污染,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第五步,完成接种后,护士们还要对接种者进行健康宣教及解释工作。接种者尽管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但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第一针必须打左胳膊?”“打完针后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都哪些东西不能吃?”……每一个人,每一个问题,护士们都要耐心解答。尽管很累,接种者的一句感谢或夸赞,都让她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第六步,接种完毕,受种者需要保持距离有序就座留观30分钟。在留观区,医生们要随时做好医疗救治保障。这些急救医疗保障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应变处理能力,还要不断地为一批批接种者讲解注意事项。
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清明”过后,北方的天气慢慢变热,阴雨天也多了起来。为给受种者提供更人性、更完善的便民服务,蓬莱人民医院立即决定在第一门诊大院内搭起了特大号的“简易帐篷”,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在全力做好接种服务的同时,蓬莱人民医院还利用各种途径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普及。第一门诊专门增设了宣传栏,印制了宣传手册,并录制接种知识宣教音频循环播放,引导市民正确认知新冠疫苗接种,提高了群众的接种意愿,营造了一个“疫苗接种、人人有责”的浓厚宣传氛围。
不负众托,接续奋战
2021年4月8日,省疫情防控常态化督导组和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蓬莱人民医院第一门诊进行疫苗接种专项督导检查,专家组给予了一致的高度评价:本接种点疫苗接种工作开展有序,疫苗管理落实到位,冷链设备和急救药械管理有效,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健康宣教效果显著。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今年的五一节,第一门诊接种点的全体医务人员按“工作日模式”排班值岗,没有一个人因私请假外出。为了全城人民的安康和幸福,他们放弃了全国人民共有的五天假期,他们舍家弃子、坚守岗位,象战士一样奋战在蓬莱抗疫防疫的最前线。五天里,他们风雨兼程,加班加点,共实施疫苗接种3455剂次,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的工作任务。 疫苗是战胜疫情最经济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疫苗接种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既是“私事”,更是“公事”。蓬莱人民医院定将不断强化使命担当,集全力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扎实实施疫苗接种,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