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25日讯(通讯员 李春艳)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主要分布在山区林区草木茂盛和动物经常经过的地方,牛、羊、犬、鼠、野兔、放山鸡等动物身上常可见蜱附着。蜱类的幼虫、若虫、成虫都吸血,依靠敏锐的嗅觉寻觅宿主,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人、牛羊狗等动物)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转为主动进攻,一旦接触宿主即攀附而上。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雨水增多,每年槐树花开后野外、牛羊狗体表蜱虫增多,人被叮咬的机会增大。
蜱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过程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使人患病,人被蜱叮咬后还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局部症状。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如狗、羊、牛的耳内侧或耳根部、颈项部等处,人体的鬓角、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蜱虫吸血后明显长大,小如绿豆,大如拇指甲盖,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十几倍。
预防蜱传疾病最简单的方法是防止被蜱虫叮咬。人们前往山林或上山务农时,尽量避免在树林、草丛等地久留,更不要在郊外草地上长期坐卧。进入可能有蜱虫出没的地方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防护服、长衣长裤,戴防护帽,扎紧袖口、裤口。尽量选择浅色、面料光滑的衣物。可以在衣服和暴露的肌肤上喷涂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避剂(不要给两岁以下的幼儿使用)。当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先检查宠物周身,再在洗澡时注意个人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皮肤褶皱的部位是否有蜱附着。
蓬莱区疾控中心专家温馨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可用75%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或找专业医疗机构取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还易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