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9日讯(通讯员 邹蓬瑾) 各位产后妈妈们,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人聊天情绪一激动,下半身就有一股“暖流”涌出;运动、提重物、打喷嚏、咳嗽或大笑后就会引发漏尿;羞羞时,连老公都抱怨没有之前“紧致”了…其实,这些症状都在表明您的盆底肌问题!大多是在怀孕及分娩过程中对盆底肌造成了一定损伤,严重者会可能还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顾名思义就是位于骨盆底的肌肉,是指能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大大的“吊网”,将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以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同时盆底肌也像一根弹簧,将耻骨、尾骨等连接在一起,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360°全方位对女性提供保护。
好好的盆地及怎么就松了呢?
妊娠和分娩是诱发盆底肌松弛,导致产后妈妈们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要因素。妊娠过程中,胎儿日益长大会导致子宫质量不断增加,对盆底肌肉以及筋膜、韧带等产生慢性牵引力,导致盆底出现慢性损伤。
分娩过程中,由于产道收缩用力后导致盆腔内筋膜、肛提肌以及会阴神经等局部组织受损,子宫体与阴道前壁解剖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其中阴道分娩相较于剖宫产而言,更易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除了妊娠和分娩这两大难以避免的罪魁祸首,孕妇患慢性咳嗽、持续负重或便秘而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以及新生儿高体重、分娩前孕妇BMI值大、年龄大等都是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护!所以孕妈妈们控制体重、多吃水果蔬菜、预防便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些表现在学术上被称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调查发现约有50%以上的女性遭受到该疾病的影响,1/3的产妇会出现尿失禁,1/2的产妇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而1/10的产妇会出现大便失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引起盆腔脏器移位,进而连锁引起其他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异常护。
盆底肌肌力并非一成不变的,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应到妇幼保健院进行盆底肌筛查,及时干预。若出现了相关症状千万不要害羞躲避,应尽快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目前常见的盆底康复手段有Kegel锻炼法、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