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乙肝”可谓是一个让人十分惧怕的名词,由于认知水平不足,很多人认为感染乙肝病毒就等于患上乙肝,更有人认为日常的交往接触会传染乙肝病毒,甚至因此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也让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在正常的工作和婚育方面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确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没办法可以生育健康的孩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潮双教授将为我们详细讲解。
感染乙肝就不能生儿育女?非也!重在有效阻隔
乙肝是我国的高发病和常见病,另一方面,民众对乙肝又有着很多的误解,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能生儿育女就是常见的误解之一。
林潮双教授指出,母婴传播的确是我国乙肝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能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能生儿育女,“乙肝不是遗传病,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就乙肝病毒携带者乃至乙肝患者而言,生育并非绝对的禁区,但需要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阻隔措施。”
据林潮双教授介绍,根据不同的情况,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育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阻断。
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理论上,“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极小,乙肝病毒一般不会通过精子垂直传播,因此男性不会直接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但男性可通过性传播将病毒传染给另一半,也有机会在孩子出生后通过亲密接触的方式令孩子受到感染。建议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让另一半尽早注射乙肝疫苗,避免感染。如果孩子母亲并未感染乙肝病毒,仅父亲感染,孩子出生后一般注射乙肝疫苗即可。
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孕妇孕期服用药物和孩子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种方式联合进行阻断,目前成功率已经可以达到99%以上。
乙肝携带者怀孕一定要吃药吗?药物是否会损伤胎儿?
诞下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对准父母的共同愿望,为了避免药物对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女性在孕期用药往往是慎之又慎,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对乙肝妈妈而言,她们的心情可能会比较矛盾,不服药担心孩子会被传染,而服药又怕胎儿会被药物损伤。
针对乙肝携带者孕期的服药问题,林潮双教授认为并不可一概而论,乙肝妈妈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治疗,需要视其病毒量判断,若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可选择妊娠安全的药物。
“判断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期是否需要进行母婴阻断,主要是看HBV-DNA定量检测的结果,即检测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若每毫升拷贝数为四次方以内,则属于低病毒载量,此时可不必进行母婴阻断。而如果定量结果超过了五次方,则建议服用妊娠B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目前,妊娠B类的核苷药物包括替比夫定、替诺福韦以及最新的丙酚替诺福韦,其经过动物实验已证明对胎儿没有影响,乙肝妈妈不必过虑。”
此外,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身体各方面都可能发生变化,林潮双教授提醒,乙肝妈妈尤其要注意严密监测肝功能,若转氨酶明显升高则需住院治疗,“孕妇转氨酶轻度升高属正常现象,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期需对转氨酶指标和肝功能进行监控,若发现转氨酶升高到十倍以上,或是出现了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则需要进行相应护肝、抗病毒等的治疗。”
乙肝妈妈可以顺产和哺乳吗?这几个要点要做好
经过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乙肝母婴阻断的手段已经比较成熟,只要提前做好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大部分乙肝妈妈都能生育健康的宝宝。但对很多乙肝携带者而言,孕期9个月她们往往伴随着忧虑和不安,即便到了分娩之时也不敢放松,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宝宝被感染。
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有人说,乙肝妈妈是不能自然分娩的,只能剖腹产,此外也不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进行母乳喂养。
“这是民众普遍的误解,乙肝妈妈在分娩时应尽可能减少胎儿在出生时与羊水的接触,但并不是说她们只能进行剖腹产。若产科医生判断产程顺利,目前还是主张乙肝妈妈尽可能顺产。”林潮双教授解释说,“而至于母乳喂养的问题也并不可一概而论。若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期服用妊娠B类的抗病毒药物并在产后停药,且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此时可进行母乳喂养。若产后不能停药,是否能母乳喂养尚无定论,但服用替诺福韦时,并不反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除了乙肝妈妈在孕期和分娩时需要从多方面注意外,林潮双教授认为,宝宝在出生后及时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更为关键,“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甚至现在建议提前到12小时内,应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此后,宝宝应与正常新生儿一样,在首次接种的1个月和6个月后完成乙肝疫苗其余两针的接种,即0-1-6接种方案。最后,宝宝出生后的第7个月需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若检测结果表面抗原为阴性,即说明宝宝乙肝阻断成功。”
总的来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乙肝病毒携带者亦可结婚并生育健康的下一代,前提是要做好相关检测,并根据医嘱做好各项的阻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