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月18日讯(通讯员 艾萧) “不要紧张,如果注射疫苗后出现了疼痛、触痛、红肿、瘙痒、发热等症状,一般不用特殊处理……”1月17日上午,在位于烟台市蓬莱区钟楼西路的电业社区卫生服务站,蓬莱人民医院第一门诊“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医务人员正在向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群众讲解注意事项。
在接种现场,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四个一”疫情防控标准要求和流程执行操作。保安人员从叫号机取号给接种人员排队候种;接种人员持证上岗,对接种者进行体温测量、填表登记、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接种前的准备工作;仔细询问身体健康状况,严格筛选疫苗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发放接种新冠疫苗凭证;严格执行疫苗管理和接种相关制度、流程,接种后经过临床急救专家30分钟现场留观,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接种地点。
1月10日下午14时,蓬莱区首批针对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在蓬莱人民医院临时接种点、登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杏花苑接种点、刘家沟卫生院、新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开始接种,第一批受种者188人。目前,蓬莱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共完成5批1433人接种任务。接种后经过30分钟的现场观察,均无任何不适。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蓬莱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贵胜介绍,人民医院严格按《山东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标准(2019年版)》,对第一门诊临时接种点进行规范改造建设,设置了入口、候诊区、健康询问/登记区/知情告知区、接种区、冷链区、留观区、异常反应处置区、出口,基本实现业务流程单向流动,有效避免交叉往返。经区卫健局核检验收达标后,开始投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点还配备了120救护车和足够的抢救设备、急救药品,安排2名经培训合格的资深临床医生,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快速识别和处理。
为做好全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人民医院认真分析,科学研判,建立了一整套疫苗接种方案预案体系,并同步制定了接种信息登记报告、疫苗分配储运、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接种培训、医疗救治、舆论宣传引导等多个方案,严格落实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规定,确保“一疫苗一条码”。同时,医院挑选了34名取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资质的合格护士和43名资深临床医生,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任务,细化完善疫苗接种全链条管理要求、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区疾控中心负责同志介绍,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行业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等人员。目前全国疫苗供应紧张,疫苗实行分批预约接种,由接种单位通知相关人员前去接种,为保证接种现场秩序,请被预约到的人员按时到指定接种点进行接种。
专家提醒:接种新冠疫苗是有必要的。目前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另外,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他防护措施,如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仍需要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