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也就是7月25日—7月31日,是我国的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老年健康活动周的主题是: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健康和长寿。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健康公报显示,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世界前列。消息振奋人心,可喜可贺!长寿,对于大多数人,已经不是问题。
那么,健康呢?平均预期寿命背后,还有一个名词:健康预期寿命。长寿不是终极目标,健康、自由地生活,才是理想的人生。有数据说明,我国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不到70岁。也就是说,很多人的人生最后8年,可能是老态龙钟、“苟延残喘”、衰弱、失能、卧床……种种情景,令人不寒而栗。
“我不怕一下子没了,就怕瘫在床上,活不好死不成,拖累儿女。”这是所有老人的心声。为了这个目标,他们跳广场舞、走路、看电视听广播、听厂家宣传,不惜重金买保健品,甚至斥巨资买所谓的养老公寓和床位……忙碌的同时,也难免迷茫:狂轰滥炸、天花乱坠的信息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其实,早在2014年,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20条老年健康核心信息,全面、简洁、权威、实用,堪称健康长寿的“真经”。我们一起来看看:
1.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老年人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以及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
除三餐外,建议老年人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3.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4.及早戒烟,限量饮酒
5.保持良好睡眠
6.定期自我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每天测血压,警惕血压晨峰现象,同时避免血压过低。
7.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
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盐分、油脂过量摄入,适度运动,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9.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及早送医
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偏盲、语言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及时拨打“120”,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10.重视视听功能下降
定期检查听力、视力,如有下降及时就诊。
11.重视口腔保健
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恢复咀嚼功能。
12.预防跌倒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拥挤环境,室内规则摆放物品,增加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13.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避免过量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14.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15.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疏导
一旦出现失眠、郁闷、自卑、自责等抑郁症早期症状,要及时就诊。
16.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17.合理用药
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消炎止痛药等。不轻信“秘方”、“偏方”等。
18.定期体检
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保存完整病例资料。
19.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
20.促进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由于味觉减退、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等因素,老年人营养不良现象很普遍。营养不良的老人在遇到手术、感染等情况时,储备功能差,抗“打击”能力差,会导致严重后果。还有很多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微胖”族才是最强大的,建议老年朋友把体重维持在正常和略高(5%到10%),这才是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